字好书
东观读未见书

《东观读未见书》

时间: 2025-04-30 18:59:14

诗句

汉规群玉府,东观近宸居。

诏许无双士,来观未见书。

皇文开万卷,家学陋三馀。

竹帛森延阁,星辰绕直庐。

诸生起孤贱,天子自吹嘘。

愿以多闻力,论思补帝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9:14

原文展示:

汉规群玉府,东观近宸居。
诏许无双士,来观未见书。
皇文开万卷,家学陋三馀。
竹帛森延阁,星辰绕直庐。
诸生起孤贱,天子自吹嘘。
愿以多闻力,论思补帝裾。

白话文翻译:

汉朝的规矩在群玉府,东观近乎宸居。
诏令允许无双的士子,来观看尚未见过的书籍。
皇家的文献开卷万册,而我家学渊博却仅仅三余。
竹简和帛书在延阁中错落有致,星辰环绕着这座直庐。
许多学子出身卑微,天子却自我吹嘘。
我愿以自己的博学,来辅助帝王的治理。

注释:

  • 汉规:汉代的法令和规章。
  • 群玉府:指皇宫,群玉指珍贵的玉,形容皇宫的华美。
  • 东观:东观是指东观殿,皇帝的书房。
  • 无双士:指才华出众的士人。
  • 未见书:指尚未被阅读的书籍。
  • 皇文:指皇家的文献、书籍。
  • 家学陋三馀:家里的学问不深,只有三余的知识。
  • 竹帛:古代书写的材料,竹简和丝帛。
  • 直庐:指直立的房屋,可能指的是东观或书房。
  • 诸生:指众多的学子。
  • 孤贱:出身卑微。
  • 自吹嘘:自我夸耀。
  • 多闻力:广泛的知识和能力。
  • 论思补帝裾:希望通过讨论和思考来辅助帝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瘦石,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主张“诗中有画”,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文人对学术的追求和对皇权的反思,反映了黄庭坚对当时社会和学术环境的关注与思考。

诗歌鉴赏:

《东观读未见书》是一首充满思考与自嘲的诗作,表现了诗人对知识传承的渴望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开篇便以“汉规群玉府”引入,展现了皇家的严谨与华美,随后提到“无双士”与“未见书”,暗示了士子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未能接触更多书籍的遗憾。黄庭坚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学问的崇尚和对当时士人地位的无奈。

诗中“皇文开万卷,家学陋三馀”直言自己的学识相对皇家的文献之多显得微不足道,表现出一种谦卑和自省的态度。接下来的“竹帛森延阁,星辰绕直庐”则通过意象的描绘,展现出书籍与知识的丰厚,暗含对文化的重视。

最后两句“诸生起孤贱,天子自吹嘘”则引发了对社会地位和士人困境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天子的批评与对平民学子的同情。整首诗在情感上深刻而复杂,既有对知识的渴望,也有对社会现状的无奈与反思,体现了黄庭坚作为文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汉规群玉府:引入了汉代的法制背景,暗示文人应遵循的规范。
    2. 东观近宸居:指向东观,表明诗人与皇室的亲近。
    3. 诏许无双士:强调士子对知识的渴求与机会的稀缺。
    4. 来观未见书:反映出士人对新知识的向往。
    5. 皇文开万卷:对比自己的学识浅薄。
    6. 家学陋三馀:自谦,表现出对自我学识的反思。
    7. 竹帛森延阁:描绘书籍的丰富与珍贵。
    8. 星辰绕直庐:象征文化的辉煌与知识的深邃。
    9. 诸生起孤贱:揭示了学子的地位与社会的不公。
    10. 天子自吹嘘:对皇帝自夸的讽刺。
    11. 愿以多闻力:表达了诗人希望为国家出力的愿望。
    12. 论思补帝裾:希望通过学识来辅佐帝王,表现出责任感。
  • 修辞手法:该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如“皇文开万卷”与“家学陋三馀”),通过形象的意象(如竹帛、星辰)来增强诗歌的美感与深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知识的崇尚与对社会现状的无奈,体现了士人对于文化传承和自我价值的思考,以及对国家治理的关怀。

意象分析:

  • 竹帛:象征着古代的文化与知识,代表着书籍的珍贵与重要性。
  • 星辰:象征着智慧与知识的光辉,象征文化的深邃与永恒。
  • 孤贱:代表着社会底层学子的艰难与无奈,反映出社会不平等的现实。

互动学习: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无双士”指的是怎样的人?

    • A. 普通学子
    • B. 才华出众的士人
    • C. 皇族成员
    • D. 学识渊博的老者
  2. 填空题:诗中“家学陋三馀”意为____

  3. 判断题:诗中表现了诗人对皇帝的赞美。(对/错)

答案

  1. B
  2. 学识浅薄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黄庭坚 vs 苏轼:两位诗人均为北宋杰出代表,黄庭坚的作品更注重对知识的渴望与社会的反思,而苏轼则常通过豪放的笔调表现对人生的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柳州北湖) 水调歌头 八夕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其二 石岛旅次 水调歌头(送八舅朝请)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赠西陵周勿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寿二亲 水调歌头 与人论诗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日短夜修 铿鍧 车字旁的字 一力承当 母字旁的字 氏字旁的字 幸媚 武断专横 粗衣粝食 澡濯 匸字旁的字 吃豆腐饭 鹿字旁的字 铺眉蒙眼 包含娉的词语有哪些 火星乱冒 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嚚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