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时间: 2025-04-26 07:02:55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诗句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02:55

原文展示: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作者: 卢纶 〔唐代〕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白话文翻译:

在幽暗的树林中,草丛因风而颤动,将军在夜里拉起弓箭。
等到天明时,他寻找那支白色的箭羽,却发现它已插进了石头的棱角中。

注释:

  • :树林。
  • :昏暗,光线不足。
  • :草丛。
  • :受到惊动,震动。
  • 将军:指军队的指挥官。
  • :夜晚。
  • 引弓:拉起弓箭,准备射箭。
  • 平明:天明,天亮的时候。
  • :寻找。
  • 白羽:指箭上的白色羽毛。
  • :插入,埋藏。
  • 石棱:石头的棱角,指坚硬的石头。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将军夜间狩猎的情景,反映了边塞将士的生活和艰苦,具有浓厚的军事气息和英雄主义色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卢纶,字子明,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诗风以豪放著称,擅长描写边塞生活和军旅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的时代正值唐朝的强盛,边疆的军事活动频繁,将士们的生活常常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诗中的将军形象,体现了当时对武将的尊重与推崇。

诗歌鉴赏: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采用了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边塞将士在黑暗中猎取猎物的场景。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种紧张而又严肃的氛围:暗淡的树林中,随着风的吹动,草丛微微颤动,令人感受到一种潜在的危险和猎捕的紧迫。将军在夜晚拉弓的动作,既表现了他作为军事指挥者的果敢与决断,也暗示了他在野外生活的艰辛与孤独。

后两句则转向清晨的场景,随着天明,将军开始寻找失落的箭羽。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将军对猎物的追寻,还象征着希望与失落的交织。白羽的消失,隐喻着战斗中可能的失败与损失。整首诗通过对比夜与明、静与动,构建了一个充满张力的画面,既体现了将士们在边塞生活的艰苦,也展现了他们的勇敢与坚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林暗草惊风”:在昏暗的树林中,草丛因风的吹动而颤动,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
    • “将军夜引弓”:将军在夜晚拉弓,显示出他准备猎取猎物的勇气与决心。
    • “平明寻白羽”:随着天明,将军开始寻找那支白色的箭羽,表明他对成功的追求。
    • “没在石棱中”:箭羽插入坚硬的石棱中,象征着猎物的难以捕捉和战斗的残酷。
  • 修辞手法

    • 诗中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如“林暗草惊风”与“平明寻白羽”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暗示与象征:箭羽的插入不仅是物理动作,更象征着战斗的艰辛与将士的牺牲。
  • 主题思想: 诗歌以将军夜间狩猎为切入点,表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与将士们的勇敢,展现了对武士精神的深刻理解与敬仰。

意象分析:

  • :象征着隐秘和未知的环境。
  • :代表自然的力量与生命的脆弱。
  • 将军:体现了军事勇气和责任感。
  • 白羽:象征着目标与追求,失落则暗示战斗的悲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将军夜引弓”这句的意思是什么?
    A. 将军在白天射箭
    B. 将军在夜晚准备射箭
    C. 将军在夜晚休息

  2. 诗中提到的“白羽”象征着什么?
    A. 胜利
    B. 目标与追求
    C. 失败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绘边塞将士的生活与情感。
  •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现了边塞的雪景与将士的豪情。

诗词对比

  • 卢纶的《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表现了边塞生活的艰难,但前者更侧重于将士的勇敢与坚韧,后者则着重于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译文

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 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赏析

  卢纶《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此为第二首,描写将军夜里巡逻时景况。   首句写将军夜猎场所是幽暗的深林;当时天色已晚,一阵阵疾风刮来,草木为之纷披。这不但交代了具体的时间、地点,而且制造了一种气氛。右北平是多虎地区,深山密林是百兽之王的猛虎藏身之所,而虎又多在黄昏夜分出山,“林暗草惊风”,着一“惊”字,就不仅令人自然联想到其中有虎,呼之欲出,渲染出一片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暗示将军是何等警惕,为下文“引弓”作了铺垫。   次句即续写射。但不言“射”而言“引弓”,这不仅是因为诗要押韵的缘故,而且因为“引”是“发”的准备动作,这样写能启示读者从中想象、体味将军临险是何等镇定自若,从容不迫。在一“惊”之后,将军随即搭箭开弓,动作敏捷有力而不仓皇,既具气势,而形象也益鲜明。   后二句写“没石饮羽”的奇迹,把时间推迟到翌日清晨,将军搜寻猎物,发现中箭者并非猛虎,而是蹲石,令人读之,始而惊异,既而嗟叹,原来箭杆尾部装置着白色羽毛的箭,竟“没在石棱中”,入石三分。这样写不仅更为曲折,有时间、场景变化,而且富于戏剧性。“石棱”为石的突起部分,箭头要钻入殊不可想象。神话般的夸张,为诗歌形象涂上一层浪漫色彩,读来特别尽情够味,只觉其妙,不以为非。   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只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没镞(箭头),视之,石也。”   诗的前两句写事件的发生: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风大作,草丛被乔得刷啦啦起伏抖动;蛙人起落处津津乐道恍恍惚惚有一头白虎扑来。恰好这时,将军正从林边驰马而过,他眼疾手快,拉满弓一箭射出… …   后两句写事件的结果是:第二天清晨,将军记起昨晚林间的事,顺原路来到现场,他不禁大吃一惊: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见被他射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恐惧感默然蹲在那里,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钻进石棱里去了!请注意箭射入的部位,不是石孔,不是石缝,也不是石面,而是窄细的尖突的石棱――这需要多大的臂力,多高的武艺啊!   有人要问,将军射老虎,干吗不当时就看结果,还要等第二天早晨?原来的故事并没说第二天才知道射中的是石头呀!这,就是诗人的艺术处理了。第一,这样可以表现将军的自信,从来是百发百中,这一次还怕它死不了跑掉吗?第二,可以增加形象的直观性,让人看得更清楚些,如果是当夜就看,固然也能发现是一场误会,但很难取得现在这样的画面一般的鲜明效果。   诗,最注重含蓄,最讲究意在言外。看到诗中箭入石的描写,我们会油然联想:如果射中的真是老虎将会射成什么样子?如果在战场上射击敌军兵马呢?于是,一位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便盘马弯弓、巍然屹立在我们眼前了。

相关查询

城下闻夷歌 五言宿妙喜寺赠远公一首 步虚词二首 其二 湘君祠 七言宿西台江寄别南间寺一首 江上愁思二首 其一 梓州与温商夜别 五言秋夜南间寺江尚院玩月一首 春日晴原野望 姑苏台览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乘云行泥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包含翮的词语有哪些 打冲锋 金字旁的字 救苦救难 安坐待毙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亅字旁的字 虎字头的字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略不世出 建之底的字 空空荡荡 霜穗 三番五次 自我安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