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5:06: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5:06:58
出东门,不顾归。
来入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
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
今非!咄!行!吾去为迟!
白发时下难久居。
走出东门,不再回头。
回到家中,却感到无比悲伤。
仓里没有储存一斗米,架子上也挂着没有衣物。
拔剑走出东门,家中的儿子和母亲拉着衣服哭泣。
他人只求富贵,我愿和你一起分享生活的艰辛。
上面用仓库的粮食,下面用这个黄口的孩子。
现在不是时候!哎!快走!我去得太迟了!
白发渐生,难以久留。
《东门行》作者不详,属于两汉时期的民间诗歌。该时期的诗歌多表达了人民的生活状态、情感及对社会的反思。
此诗作于汉代,社会动荡,民众生活困苦,诗人通过对家庭和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东门行》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诗人深刻的情感。首句“出东门,不顾归”便引发出一种离别的惆怅,仿佛是对过往生活的告别。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描绘了家庭的困境,米仓的空虚和衣物的缺乏,让人感受到生活的艰辛。尤其是“舍中儿母牵衣啼”,生动地描绘了家庭成员对离去者的依依不舍,突显出亲情的深厚与生活的无奈。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富贵生活的渴望与现状的无奈,尤其是“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展现了一种对家庭幸福的追求。诗人通过拔剑的动作,象征着一种决绝,内心的矛盾在“今非!咄!行!”中达到了高潮,表现出一种急切与无奈。
整首诗不仅有着强烈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普遍的社会苦难,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通过对生活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展现了人性中对家庭、爱情和生活的深切思考。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家庭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苦难的反思,展现了人们在困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亲情的珍惜。
选择题:诗人在诗中对生活的态度是?
A. 满足 B. 绝望 C. 渴望 D. 冷漠
答案:C
填空题:诗中“出东门,不顾__”表达了离别的决心。 答案:归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仓浪天故”是指生活富裕。
答案:错误
《东门行》和《春望》都表现了对生活困境的感慨,但《春望》侧重于国家和社会的动荡,而《东门行》则更强调个人与家庭的关系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