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0:05: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05:44
高标跨苍天,烈风无时休。
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
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
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
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
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
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
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这座高塔直插苍天,强烈的风从不停息。
如果没有旷达之士的胸怀,登上这里只会翻涌百般忧愁。
这才明白象教的力量,足以追寻冥冥之中的真理。
仰头穿越龙蛇的洞穴,终于走出那枝繁叶茂的幽深之地。
北斗七星在北方的门户,银河水声向西流淌。
羲和抽鞭驱动白日,少昊在清秋中行走。
秦山忽然破碎,泾河和渭河再也无法分辨。
俯视四方只有一气,哪里能够辨清皇城的所在。
回首呼唤虞舜,苍梧的云层正愁苦。
可惜啊,瑶池的美酒已尽,日落在昆仑的山丘。
黄鹄飞去不息,哀鸣又能投向何方。
请你看看那随阳光飞去的雁,各自都有自己的谋生之道。
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是“诗圣”。他的作品以深厚的历史感和社会责任感著称,反映了当时动荡的社会和人民的苦难。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不安,诗人身处困境,思考人生与社会,表达了对自然、历史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是一首充满哲思的作品。诗人在高耸的塔上,面临广阔的视野与无尽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开头两句描绘了站在高处的壮丽与难以忍受的风,展现了诗人对高标之地的向往与内心的孤独。接着,诗人提到“象教力”,表达了对道教思想的理解,强调了追求真理的重要性。
在自然意象的描绘中,北斗七星和银河的流淌,蕴含了对宇宙的思考,显示了诗人对时空的感悟。羲和与少昊的出现,则将自然现象与人文思想结合,体现了古代神话的深远影响。
后半部分,诗人对国家的破碎和历史的无情感到无奈,秦山的“破碎”与泾渭的“不可求”象征着历史的沧桑与人事的变迁。直至最后,诗人通过“黄鹄”和“阳雁”的意象,表达了对自由与生存的思考,暗含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这种感受既有悲凉又有希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景物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展现了杜甫对人生的反思与对理想的追求,充满了对历史和未来的深邃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以登高的视角探讨了人生的哲理,表达了对历史、自然、理想的思考,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追求真理的渴望。
诗词测试:
诗中“高标跨苍天”表达了什么情感?
“羲和鞭白日”中的“羲和”指的是哪个神?
诗中提到的“黄鹄”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