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0:17: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17:16
海棕行
作者: 杜甫 〔唐代〕
左绵公馆清江濆,海棕一株高入云。
龙鳞犀甲相错落,苍棱白皮十抱文。
自是众木乱纷纷,海棕焉知身出群。
移栽北辰不可得,时有西域胡僧识。
在左绵公馆旁,清澈的江水流淌,
一棵海棕树高耸入云。
树干上错落着龙鳞般的纹路,
苍翠的棱角和白色的树皮,十人合抱不及。
虽然周围的树木纷繁杂乱,
但海棕却怎能知道自己出众。
想要移栽到北方星辰下是不可得的,
时常有西域的僧人来识别它的珍贵。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作品多描绘社会现实,关心民生,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诗风沉郁顿挫。
《海棕行》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时期。诗人在经历了个人与国家的种种困境后,愈加关注自然与生命的本质,借海棕之美寄托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海棕行》是一首表现自然美与人生哲理相结合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海棕树的独特形态与周围环境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自我价值与社会地位的思考。开头两句描绘了海棕树的高大与挺拔,展现出一种自然的壮丽与生命的力量。接着,借助“龙鳞犀甲”之比喻,强调了海棕树干的独特纹理,以营造出一种美的氛围。
接下来的句子则转向对周围环境的反思,尽管众多树木生长纷杂,但海棕树却不知自己为何如此出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孤独与不被理解的情感。最后两句以“移栽北辰”与“胡僧识”结束,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和对自身价值的认同,透出一种无奈和对命运的思考。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的同时,更深刻地探讨了个体在社会中的位置与价值,展现了杜甫深邃的思想与情感。
这首诗反映了个体在社会中的孤独与渴望,同时也表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自我价值的思考,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杜甫的《海棕行》主要描绘了什么?
“龙鳞犀甲”是用来形容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