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14: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14:25
东国宽市征,西山休骑屯。
时清诗人喜,洗濯出佳言。
渊源苏夫子,河入莆菖翻。
轨辙校书君,驾骖盗骊奔。
后来得浚冲,它人孰窥藩。
譬余学礼素,妇祭盛于盆。
不应麾门墙,尚许酌衢樽。
梦天九门开,灿然列星繁。
群公顾我喜,颜若白璧温。
赤城何足蹑,愁绝永嘉孙。
在东国宽阔的市场上征收税款,西山上休息骑马的军队。
时局清明,诗人们欢喜,洗净心灵表达出美好的言辞。
渊源于苏夫子,像河流一样涌入莆田的菖蒲翻腾。
轨道上校书的君子,驾驭着骖马如同飞奔的盗骊。
后来得以浚冲,其他人又有谁能窥探这道屏障。
就如我学习礼仪,妇女祭祀的盛况如同盛放在盆中。
不应强行召唤门墙,还是允许在街头饮酒畅谈。
梦中天上的九扇门打开,灿烂的星辰如繁星般闪烁。
众公子们看我喜悦,面容如同白璧般温润。
赤城何足轻视,忧愁如永嘉的孙子般无法解脱。
晁补之(约1050—1125),字子穆,号山人,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散文,尤其以五言绝句见长。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具有浓厚的抒情性。
该诗作于宋代,正值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时期,诗人在此背景下与友人唱和。诗中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文人雅士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时代的思考和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展现了诗人对清明政治和文人风雅的向往。开篇以“东国宽市征,西山休骑屯”引入,使人感受到一幅生动的时代画卷。诗中多次提及历史人物,如苏轼,既是对前贤的敬意,也是对当代文人的自省与激励。整首诗语言洗练,意境深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深邃的思想。结尾处,诗人以“赤城何足蹑”表达对生活中困难的淡然态度,显示了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全诗围绕着诗人与友人的互动,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文人风雅的赞美,以及对困境的淡然态度。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社会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苏夫子”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梦天九门开”中的“九门”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赤城”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晁补之的这首诗在情感上更加积极向上,而杜甫则更多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两者虽然主题不同,但都反映了各自时代的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