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1:51
斗百花(汶妓阎丽) 作者: 晁补之 〔宋代〕
小小盈盈珠翠。忆得眉长眼细。曾共映花低语,已解伤春情意。重向溪堂,临风看舞梁州,依旧照人秋水。转更添姿媚。与问阶上,簸钱时节,记微笑,但把纤腰,向人娇倚。不见还休,谁教见了厌厌,还是向来情味。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美丽的女子,身着珠翠装饰,令人忆起她那修长的眉毛和细长的眼睛。她曾与我一起在花下低声细语,如今已懂得了伤感的春天所带来的情意。再次来到溪边的厅堂,微风中看她在梁州舞动,依旧如秋水般照人,增添了几分妩媚。问她在台阶上,掷钱的时节,记得她的微笑,再看看她那纤细的腰肢,依偎着人,显得娇媚动人。若是不再见面,谁又能教我对她产生厌倦呢?这情感依然是往常的味道。
晁补之(1056-1129),字叔阳,号阮亭,宋代著名词人和诗人,精于词,尤以描写女性形象和爱情主题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带有浓厚的生活情趣与细腻的情感描写。
《斗百花》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逐渐繁荣,文人多从生动的生活中汲取灵感,诗中展现了对美丽女子的赞美和对爱情的细腻感悟。
《斗百花》是一首细腻而富有情感的作品,通过描绘女子的美丽和两人之间轻松愉快的相处,展现了作者对爱情的思考。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如“珠翠”、“秋水”,不仅描绘了女子的外貌,更传达出一种娇柔、妩媚的气质。同时,诗中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爱情的珍惜。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温柔而深邃,作者通过对细节的刻画,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轻松的生活场景和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诗人在描写女子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共鸣。最后一句“还是向来情味”则揭示了即使不再见面,内心的那份情感依然真实存在,令人深思。
整首诗围绕着对美丽女子的赞美与对爱情的珍视,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即使时光流逝,内心情感依然如故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女子装饰是什么?
a) 朴素
b) 珠翠
c) 传统
答案:b) 珠翠
诗中“秋水”是用来比喻什么?
a) 女子的美丽
b) 四季变化
c) 春天的伤感
答案:a) 女子的美丽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悲伤
b) 愉悦
c) 怀念与珍惜
答案:c) 怀念与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