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巴蜀人好食生蒜,臭不可近。顷在峤南,其人

《巴蜀人好食生蒜,臭不可近。顷在峤南,其人》

时间: 2025-04-27 06:41:09

诗句

旅食谙殊俗,堆盘骇异闻。

南餐灰荐蛎,巴馔菜先荤。

幸脱蒌藤醉,还遭胡蒜熏。

丝蓴乡味好,归梦水连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41:09

原文展示:

巴蜀人好食生蒜,臭不可近。顷在峤南,其人
旅食谙殊俗,堆盘骇异闻。南餐灰荐蛎,巴馔菜先荤。
幸脱蒌藤醉,还遭胡蒜熏。丝蓴乡味好,归梦水连云。

白话文翻译:

巴蜀地区的人们喜欢吃生蒜,气味臭得让人无法靠近。最近我在峤南旅行,见到当地的风俗饮食,令人感到惊异。南方的餐桌上以灰烹制的蚝为主菜,而巴蜀的菜肴则以荤菜为先。幸好我从蒌藤酒中解脱,然而又遭受了胡蒜的熏染。丝蓴的乡味依旧好,梦中归来时水与云相连。

注释:

  • 巴蜀:指的是四川和重庆地区,因其独特的饮食文化而闻名。
  • 生蒜:即生的大蒜,具有强烈的气味。
  • 旅食谙殊俗:旅途中了解到不同的风俗习惯。
  • 灰荐蛎:南方的特色菜肴,以灰烹制的蚝。
  • 蒌藤:一种植物,常用于酿酒。
  • 丝蓴:水中生长的植物,常用于烹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石湖,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及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田园景物和人情世态为题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范成大游历巴蜀地区时,反映了当地独特的饮食文化和习俗。他通过对当地美食的描绘,表现出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包容。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作者的个人旅行体验为线索,描绘了巴蜀地区独特的饮食文化。诗中通过对“生蒜”的描写,突显了巴蜀人对生蒜的偏好,甚至以其强烈的气味为诗的引子。诗人通过对旅途饮食的细致观察,展现了南方与巴蜀的饮食差异,并表达了对新奇事物的好奇与探求。

“南餐灰荐蛎”一句,隐喻了南方人对食材处理的独特方式,这种饮食习惯令诗人感到新奇。同时,诗中提到的“幸脱蒌藤醉”,则表现出诗人在酒醉后清醒的状态,突显了他对饮食文化的思考与反省。

最后的“丝蓴乡味好,归梦水连云”,通过乡味的引喻,表现了对故土的怀念,抒发了游子心中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反映了作者对不同文化的包容与欣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巴蜀人好食生蒜,臭不可近:开篇直接点明巴蜀人的饮食习惯,强调生蒜的气味。
  • 旅食谙殊俗,堆盘骇异闻:描述作者在旅途中的观察,发觉地方风俗的不同。
  • 南餐灰荐蛎,巴馔菜先荤:通过对比南方与巴蜀的饮食特色,体现文化差异。
  • 幸脱蒌藤醉,还遭胡蒜熏:表现作者在享受美酒后又被蒜熏染的矛盾心情。
  • 丝蓴乡味好,归梦水连云:最后通过乡味的描绘,表达对故土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食物与地方文化相联系,体现饮食的文化内涵。
  • 对仗:如“南餐”和“巴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对生蒜臭味的夸张描写,加深印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巴蜀饮食文化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地方风俗的好奇与包容,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体现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感与对文化差异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生蒜:象征着地方特色与个性。
  • 蒌藤酒:代表着当地的饮食文化与社交生活。
  • 丝蓴:体现了乡土情怀的美好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巴蜀人喜欢吃哪种食材? a) 生蒜 b) 熟蒜 c) 洋葱
  2. 诗中提到的南方特色菜是什么? a) 炒面 b) 灰荐蛎 c) 红烧肉
  3. 诗人对当地饮食文化的态度是: a) 反感 b) 好奇 c) 无所谓

答案:

  1. a) 生蒜
  2. b) 灰荐蛎
  3. b) 好奇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比较范成大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展示了对地方风情的热爱,但李白更侧重于山水的壮丽,而范成大则从饮食入手,展现地方文化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1.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2. 《范成大的诗词研究》
  3. 《宋代饮食文化》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出塞曲八首 其八 出塞曲八首 其七 出塞曲八首 其六 出塞曲八首 其五 出塞曲八首 其四 出塞曲八首 其三 出塞曲八首 其二 出塞曲八首 其一 出塞三首 其三 出塞三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而字旁的字 凵字底的字 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背槽抛粪 鹿字旁的字 子字旁的字 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目不转视 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弛拙 仲夏夜之梦 剥极必复 喧沸 视唱 神祜 王字旁的字 语不惊人死不休 殷天蔽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