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太行

《太行》

时间: 2025-07-27 22:56:08

诗句

西北浮云卷暮秋,太行南麓照封丘。

横峰侧岭知多少,行到燕山翠未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2:56:08

诗词名称: 太行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西北浮云卷暮秋,
太行南麓照封丘。
横峰侧岭知多少,
行到燕山翠未休。

白话文翻译:

西北方的浮云在秋天的傍晚翻滚,
太行山南麓的阳光照耀着封丘。
横亘的山峰和斜坡有多少我不知道,
走到燕山时,青翠的景色依旧没有停歇。

注释:

  • 浮云:指秋季的云彩,变化不定。
  • 暮秋:指秋天的晚期,天气渐凉,树叶渐黄。
  • 太行:太行山,位于中国北方的一座大山。
  • 封丘: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 横峰侧岭:指山脉的不同形态,横亘的山峰和斜坡。
  • 燕山:位于今河北、北京一带的山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字仲淹,号石湖,宋代诗人,生于1083年,卒于1135年。他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政治家,以其山水诗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太行》是范成大在游历太行山时写的诗,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赞美。诗中描绘了秋天的山川风光,表现了诗人对游览的愉悦心情。

诗歌鉴赏:

《太行》是一首描绘秋日山川风光的诗,诗人在西北方的浮云和太行山的景色中游走,展现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诗的开头“西北浮云卷暮秋”,通过“卷”字,表现出云彩的动感,秋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接着提到“太行南麓照封丘”,描绘出阳光洒在南麓的温暖气息,体现了大自然的和谐美。

在后两句中,诗人用“横峰侧岭”这两个意象,展现了山脉的壮丽与多变,表现出他对山川的敬畏与赞美。而“行到燕山翠未休”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永不停歇的探索精神,尽管走到燕山,仍然能体验到青翠的自然景观,这种对自然的向往与热爱,给人以生机与活力。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范成大诗作的独特魅力,既有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北浮云卷暮秋:描写秋天傍晚的云彩在西北方翻滚,营造了一个生动的秋季场景。
  • 太行南麓照封丘:太行山南麓的阳光洒在封丘,表现出自然光辉的温暖。
  • 横峰侧岭知多少:诗人感叹山脉的广阔,表达了对未知的探求与好奇。
  • 行到燕山翠未休:游历到燕山时,依旧可以见到青翠的风光,象征着探索的无尽与自然之美的永恒。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浮云比作卷,表现出动态感。
  • 对仗:如“横峰侧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描绘云、山、秋等自然意象,营造出诗的整体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山水自然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与人生旅途的探索精神,传达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体现出一种和谐美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浮云:象征变化与无常,也可表现秋天的萧瑟。
  • 太行:代表雄伟的自然景观,象征着坚毅与不屈。
  • 燕山:象征着美丽的自然风光与探求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西北浮云卷暮秋”中“卷”字的作用是: A. 描绘静态景象
    B. 表现动态感
    C. 表达悲伤情绪

  2. 诗中提到的“太行”位于: A. 南方
    B. 北方
    C. 西方

  3. 全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A. 对战争的反思
    B. 对自然的热爱与探索
    C. 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同样描绘山川风光,表达对自然的敬仰。
  • 王维的《山居秋暝》:展现山中秋天的宁静与美丽。

诗词对比:

  • 《望岳》:杜甫通过对山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民生的关切。
  • 《太行》:范成大更多地关注自然美与个人心灵的体验,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感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山水诗的艺术特征》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别孙潜斋 秋景 时菊委严霜 夜飞鹊/夜飞鹊慢 谢客起早自嘲 酹江月(和朱约山自寿曲,时寿八十四) 春景 吹面 摸鱼儿·醒复醒 春景 寒食月明雨 南歌子·篘熟双投美 江城子(海棠花下烧烛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抱关执籥 玄字旁的字 微服私行 重义轻财 网络日志 愧感 犬牙相接 弋字旁的字 眼光 鬲字旁的字 鸾只凤单 祲威盛容 风字旁的字 亅字旁的字 举国若狂 父开头的成语 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车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