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11: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11:15
卷帘阴薄漏山色,
欹枕韵疑寒雨声。
春晚不知桃李谢,
岁寒非避雪霜深。
卷起窗帘,薄薄的阴影中透出山色,
靠在枕头上,听到的韵律让人怀疑是寒雨的声音。
春天已晚,不知桃花和李花何时凋谢,
而在寒冷的岁月中,却并非躲避深厚的雪霜。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涉及的自然景象(如桃李、雪霜)常用于古诗中表达季节变迁、人生感慨等主题。
张咏,字君雅,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抒发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脱俗。
此诗创作于春末夏初的时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这首《竹》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春天与寒冬之间的思考。开头的“卷帘阴薄漏山色”描绘了一个静谧的环境,诗人在细微的变化中感受到山的气息,体现了对自然的敏感和热爱。接着“欹枕韵疑寒雨声”则将这种细腻感受带入内心,似乎在倾听着寒雨的韵律,增强了诗的抒情氛围。
“春晚不知桃李谢”一行,诗人表现出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惋惜与无奈,桃花李花的凋谢象征着春天的逝去,不禁让人感受到时间的飞逝和生命的脆弱。而最后一句“岁寒非避雪霜深”则引发更深的思考,诗人感受到即使在寒冷的岁月中,也无法逃避生活的重压和苦难,表现出一种无奈而又坚韧的态度。
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张咏在这首诗中成功地营造了一个既美丽又充满哲思的意境,令人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坚韧。
“卷帘阴薄漏山色”中,“阴薄”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桃李谢”象征着什么?
“岁寒非避雪霜深”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比较张咏的《竹》和王维的《竹里馆》,两首诗都描绘了竹子及其环境,但张咏更侧重于抒发个人情感,而王维则强调了与自然的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