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竹

《竹》

时间: 2025-04-27 13:11:15

诗句

卷帘阴薄漏山色,欹枕韵疑寒雨声。

春晚不知桃李谢,岁寒非避雪霜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11:15

原文展示:

卷帘阴薄漏山色,
欹枕韵疑寒雨声。
春晚不知桃李谢,
岁寒非避雪霜深。

白话文翻译:

卷起窗帘,薄薄的阴影中透出山色,
靠在枕头上,听到的韵律让人怀疑是寒雨的声音。
春天已晚,不知桃花和李花何时凋谢,
而在寒冷的岁月中,却并非躲避深厚的雪霜。

注释:

  • 卷帘: 卷起窗帘。
  • 阴薄: 形容阴影淡薄。
  • : 漏出,透出。
  • 山色: 山的颜色,指山的景色。
  • 欹枕: 倾斜地靠在枕头上。
  • 韵疑: 声音让人怀疑。
  • 寒雨声: 指寒冷的雨声。
  • 春晚: 春天已接近尾声。
  • 桃李谢: 桃花和李花凋谢。
  • 岁寒: 寒冷的季节。
  • 非避: 并不是为了躲避。
  • 雪霜深: 深厚的雪和霜。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涉及的自然景象(如桃李、雪霜)常用于古诗中表达季节变迁、人生感慨等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咏,字君雅,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抒发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末夏初的时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竹》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春天与寒冬之间的思考。开头的“卷帘阴薄漏山色”描绘了一个静谧的环境,诗人在细微的变化中感受到山的气息,体现了对自然的敏感和热爱。接着“欹枕韵疑寒雨声”则将这种细腻感受带入内心,似乎在倾听着寒雨的韵律,增强了诗的抒情氛围。

“春晚不知桃李谢”一行,诗人表现出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惋惜与无奈,桃花李花的凋谢象征着春天的逝去,不禁让人感受到时间的飞逝和生命的脆弱。而最后一句“岁寒非避雪霜深”则引发更深的思考,诗人感受到即使在寒冷的岁月中,也无法逃避生活的重压和苦难,表现出一种无奈而又坚韧的态度。

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张咏在这首诗中成功地营造了一个既美丽又充满哲思的意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卷帘阴薄漏山色: 卷起帘子,透出山的景色,暗示了环境的安静与变化。
  2. 欹枕韵疑寒雨声: 倾斜地靠着枕头,听到的声音让人怀疑是雨声,表现了诗人的细腻与敏感。
  3. 春晚不知桃李谢: 春天已晚,不知桃花和李花何时凋谢,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4. 岁寒非避雪霜深: 寒冷的岁月中并不是为了躲避雪霜,体现了对生活深重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 “寒雨声”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感伤。
  • 拟人: 通过“韵疑”让自然的声音有了情感。
  • 对仗: 全诗结构工整,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坚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色: 象征宁静与大自然的美好。
  • 寒雨: 代表孤独与无奈。
  • 桃李: 象征青春与生命的短暂。
  • 雪霜: 代表困境与生命的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卷帘阴薄漏山色”中,“阴薄”指的是什么?

    • A. 深厚的阴影
    • B. 轻薄的阴影
    • C. 黑暗的阴影
  2. 诗中提到的“桃李谢”象征着什么?

    • A. 春天的结束
    • B. 夏天的来临
    • C. 秋天的丰收
  3. “岁寒非避雪霜深”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寒冷的厌恶
    • B. 对生活的无奈
    • C. 对春天的怀念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比较张咏的《竹》和王维的《竹里馆》,两首诗都描绘了竹子及其环境,但张咏更侧重于抒发个人情感,而王维则强调了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技巧》

相关查询

题邱大达甫鸳鸯湖草堂 其一 次韵子文秋兴 送友人涂景旻下第归五羊 同宗人允基拜罗冈先陇 春贴子 皇帝阁六首 其一 寄王元美 题徐渊子环碧亭亭有茶山曾先生诗 七交七首·杨户曹 卧病寄孟天炜郎中 怀郑叔度二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走字旁的字 毒泷恶雾 韭字旁的字 天灾地孽 形貌昳丽 小字头的字 班开头的成语 血盆 大江东去 凑韵 隶字旁的字 相煎太急 龠字旁的字 鸷鸟累百,不如一鹗 通达古今 同举 包含矢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