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27: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27:36
同郑砚溪北冈小眺归途遇雨
作者: 毛贵铭 〔清代〕
暮鸦将雨色,一并落平芜。
归近还余兴,寒生只半途。
山随云起断,天共树低无。
今夜斋头卧,萧萧听转孤。
黄昏时分,乌鸦带来了雨的色彩,纷纷落在平坦的田野上。
归途将近,心中却仍有几分兴致,然而寒冷的气息已在半路上袭来。
山与云相随,仿佛断了联系,天空与树木也显得低沉无比。
今晚我将在斋房中安卧,听着窗外萧萧的雨声,感到孤寂无比。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斋头”作为一个文化意象,通常与清静、修身养性相关,反映了作者对内心世界的追求与思考。古代文人常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思考与创作。
作者介绍:
毛贵铭,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归途中,遭遇雨天,心中感慨万千,体现了他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人生旅途的思索。这种情境常常引发诗人的孤独与哲思,反映了清代士人的生活状态与心态。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归途中的雨景,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及内心的孤独。首句“暮鸦将雨色,一并落平芜”,通过“暮鸦”与“雨色”的结合,营造了出一种即将来临的雨景氛围,鸟鸣与雨水交织,形成一种生动的画面。接下来的“归近还余兴,寒生只半途”,表达了尽管归途已近,心中仍有兴致,但寒气却已在路上袭来,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旅途的艰辛。
后两句“山随云起断,天共树低无”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失落。山、云、天、树的低沉,反映出诗人在归途中对自然的深切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最后,诗人打算在斋头独卧,伴随雨声,展现了他对孤独的接受与内心的宁静,反映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归途的思索与自然的感悟,流露出一种孤独而超然的心境,反映了清代士人的情感与哲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暮鸦”指的是什么?
A. 早上起飞的鸟
B. 黄昏时的乌鸦
C. 夜晚的蝙蝠
D. 夏天的燕子
“寒生只半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绪?
A. 兴奋
B. 孤独
C. 迷茫
D. 满足
答案: 1.B; 2.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但其情感更为宁静与淡泊,而毛贵铭的这首诗则更显孤独与惆怅,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存在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