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水仙子·渡瓜洲

《水仙子·渡瓜洲》

时间: 2025-04-26 13:54:38

诗句

渚莲花脱锦衣收,风蓼青雕红穗秋,堤柳绿减长条瘦。

系行人来去愁,别离情今古悠悠。

南徐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4:38

原文展示:

水仙子·渡瓜洲 赵善庆 〔元代〕

渚莲花脱锦衣收, 风蓼青雕红穗秋, 堤柳绿减长条瘦。 系行人来去愁, 别离情今古悠悠。 南徐城下, 西津渡口, 北固山头。

白话文翻译:

水边的莲花脱下了华丽的衣裳, 风吹过的蓼草青色凋零,红色穗子迎来了秋天, 堤上的柳树绿色减退,长长的枝条显得瘦弱。 这些景象牵动着行人的来去之愁, 别离的情感自古至今都是悠长的。 在南徐城下, 西津渡口, 北固山头。

注释:

字词注释:

  • 渚:水边的小块陆地。
  • 锦衣:比喻莲花的美丽花瓣。
  • 风蓼:一种水生植物,秋季会凋零。
  • 红穗:指蓼草的红色穗状花序。
  • 绿减:指柳树的绿色逐渐减退。
  • 长条瘦:形容柳树枝条细长而显得瘦弱。
  • 系:牵动、引发。
  • 行人:旅行的人。
  • 南徐城:古代地名,今江苏镇江一带。
  • 西津渡口:古代著名的渡口,位于今江苏镇江。
  • 北固山:山名,位于江苏镇江。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南徐城、西津渡口和北固山都是古代著名的地名,与历史上的许多离别故事有关,增添了诗歌的历史感和离别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善庆,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他的诗歌多以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善于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深沉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渡过瓜洲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离别情感的深刻体验和感慨。瓜洲位于长江中游,是古代交通要道,常有行人离别于此,因此诗中的离别情感尤为突出。

诗歌鉴赏:

这首《水仙子·渡瓜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离别情感的深刻体验和感慨。诗中,“渚莲花脱锦衣收”描绘了莲花凋零的景象,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流逝;“风蓼青雕红穗秋”和“堤柳绿减长条瘦”则进一步通过蓼草和柳树的变化,渲染了秋天的萧瑟和时光的无情。这些景物的变化,无不牵动着行人的离别之愁,使得“别离情今古悠悠”这一主题更加深刻。最后,诗人通过列举南徐城、西津渡口和北固山这三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名,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感和离别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离别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渚莲花脱锦衣收”:描绘了莲花凋零的景象,比喻美好时光的流逝。
  2. “风蓼青雕红穗秋”:通过蓼草的变化,渲染了秋天的萧瑟。
  3. “堤柳绿减长条瘦”:描绘了柳树的绿色减退,枝条显得瘦弱,象征时光的无情。
  4. “系行人来去愁”:这些景物的变化牵动着行人的离别之愁。
  5. “别离情今古悠悠”:表达了离别情感的深刻体验和感慨。
  6. “南徐城下”:列举具有历史意义的地名,增强诗歌的历史感。
  7. “西津渡口”:同上。
  8. “北固山头”:同上。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锦衣”比喻莲花的美丽花瓣。
  • 拟人:如“风蓼青雕红穗秋”中的“雕”字,赋予蓼草以人的动作。
  • 对仗:如“南徐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头”中的地名排列,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离别情感的深刻体验和感慨。诗中的离别情感贯穿始终,通过对莲花、蓼草、柳树等自然景物的描绘,渲染了秋天的萧瑟和时光的无情,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和历史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渚莲花:象征美好时光的流逝。
  • 风蓼:渲染秋天的萧瑟。
  • 堤柳:象征时光的无情。
  • 南徐城、西津渡口、北固山:增强诗歌的历史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渚莲花脱锦衣收”中的“锦衣”比喻什么? A. 莲花的美丽花瓣 B. 蓼草的红色穗子 C. 柳树的绿色 D. 秋天的景色

  2. 诗中提到的“南徐城”位于今天的哪个地区? A. 江苏镇江 B. 江苏南京 C. 浙江杭州 D. 安徽合肥

  3. 诗中的“别离情今古悠悠”表达了什么主题? A. 离别情感的深刻体验和感慨 B. 秋天的萧瑟 C. 时光的无情 D. 自然景物的变化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对登高望远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赵善庆的《水仙子·渡瓜洲》更加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而杜甫的诗则更加注重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赵善庆的诗更加注重对离别情感的表达,而王之涣的诗则更加注重对历史和人生的宏观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元代诗歌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疏影  分韵咏荷花得实字 梅花七绝句 其三 题墨菊 青门引  晚春 题明皇幸蜀图 其二 无题 咏史二十一首 其九 昔昔盐 过苏州 其九 过苏州(九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梳的词语有哪些 讨逆 秃宝盖的字 风起云涌 反犬旁的字 霸道横行 执拗 械战 避热 寻奇探幽 玄字旁的字 胡颜之厚 虫字旁的字 东荡西除 风里言风里语 艸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