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45: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45:05
寒夜闻霜钟
作者:卢景亮 〔唐代〕
洪钟发长夜,清响出层岑。
暗入繁霜切,遥传古寺深。
何城乱远漏,几处杂疏砧。
已警离人梦,仍沾旅客襟。
待时当命侣,抱器本无心。
倘若无知者,谁能设此音。
在漫漫长夜里,洪钟敲响,清脆的钟声从高处传来。
声音悄然进入凛冽的霜气中,远远传到那古老的寺院深处。
不知是哪座城市的钟声混乱地响起,又有多少地方传来稀疏的砧声。
钟声已然惊醒了离人梦境,仍然打湿了旅客的衣襟。
等待时机才能遇到知己,手中捧着器具本无心。
如果没有无知的人,谁能设想出这种声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及的“古寺”暗指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寺庙,如少林寺、白马寺等,常常与僧侣的生活和佛教文化相联系。
作者介绍:
卢景亮,唐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多反映山水田园之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寒冷的夜晚,作者或许在旅途中,听到了远处的钟声,触动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寒夜闻霜钟》通过描绘寒夜中传来的钟声,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深远的意境。诗中首先以“洪钟发长夜”引入,钟声的响亮与夜的漫长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一种时间的沉淀与孤独的感受。接着,诗人将钟声与霜气结合,形成了一个清冷而又高远的意象,表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
在描写过程中,诗人通过“何城乱远漏,几处杂疏砧”的词句,展现了多元的生活景象,似乎在诉说着旅途中人们的思乡之情。最后,诗人以“倘若无知者,谁能设此音”作结,体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与对命运的无奈,进一步加深了作品的哲理深度。
整首诗在情感上虽有孤寂与思念,但又不乏对生活的哲学性反思,展现了唐代诗歌的深厚文化底蕴与艺术特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钟声,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哲理的深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洪钟发长夜”中的“洪钟”指的是什么?
A. 小钟
B. 大钟
C. 钟声
D. 笛声
在诗中,钟声传到了哪个地方?
A. 酒馆
B. 古寺
C. 花园
D. 山顶
诗中提到“已警离人梦”意指什么?
A. 梦醒了
B. 继续做梦
C. 入梦
D. 思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