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14: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14:47
题茶陵县门
作者: 伊用昌 〔唐代〕
茶陵一道好长街,两畔栽柳不栽槐。
夜后不闻更漏鼓,只听锤芒织草鞋。
这条茶陵的长街真不错,两边种满了柳树,而没有种槐树。
夜里不再听到更漏的鼓声,只能听到锤打草鞋的声音。
伊用昌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平和具体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对乡土的热爱及对劳动生活的关注,风格质朴清新。
《题茶陵县门》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身处茶陵县的街道,感受到周围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气息,表达对乡村生活的赞美。
这首诗描绘了茶陵县的一条长街,展现了清新宁静的乡村夜景。诗人通过对街道两边植被的描写,以及夜晚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质朴的氛围。柳树的选择,代表了柔美和生机,而不栽槐树则暗示了诗人对乡村特色的独特理解和偏好。槐树在古代常被视为文人气质的象征,但这里的缺失,或许意味着诗人更倾向于自然与平民生活的真实感受。
诗中提到“夜后不闻更漏鼓”,暗示了夜晚的宁静与安详,生活节奏的放缓,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随后“只听锤芒织草鞋”,则承载着劳动的声音,彰显了勤劳与生活的真实。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深切体验,也表现了他对劳动者的尊重与赞美。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特点,即简约而不失深意,富有画面感。
整首诗通过描绘茶陵的长街,表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强调了宁静与劳动的价值,体现了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树木有哪些?
夜晚诗人听到的声音是什么?
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可以将《题茶陵县门》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前者更注重乡村的宁静与劳动的美,后者则是对国家动荡的思考,体现了作者不同的情感基调与生活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