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点绛唇

《点绛唇》

时间: 2025-04-26 14:03:29

诗句

水际春回,曲阑环合庭阴翠。

縠纹波细。

石罅看鱼戏。

宛宛韶光,著处偎人腻。

春知未。

青芜满地。

易惹天涯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03:29

原文展示:

点绛唇

水际春回,曲阑环合庭阴翠。
縠纹波细。石罅看鱼戏。
宛宛韶光,著处偎人腻。
春知未。青芜满地。
易惹天涯思。

白话文翻译:

春回大地,水边的景色愈加迷人,庭院中的翠绿在曲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生动。水波轻细如绸,石缝里鱼儿嬉戏,景象惬意。时光宛如春光般柔和,正好依偎在一起,情意绵绵。春天的气息尚未完全到来,青绿的芜草满地,容易勾起对远方的思念。

注释:

  • 水际:水边。
  • 曲阑:弯曲的栏杆。
  • 庭阴翠:庭院中的绿色阴影。
  • 縠纹:水面上的细波纹。
  • 石罅:石缝。
  • 韶光:美好的时光。
  • 青芜:青色的杂草。
  • 天涯思:思念远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文廷式(约1642-1710),字子华,号若兰,清代诗人,文人画家。他的诗词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风格细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文人雅士追求闲适生活及寄情于自然的时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春天的向往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点绛唇》表现了春天回归时的自然美景与人情之美,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春日的气息。开篇描绘了水边春回的景象,给人以清新宜人的感觉,随后通过"石罅看鱼戏"这一意象,展现了生动而富有生命力的自然景象。诗中"宛宛韶光,著处偎人腻"的描写则传达出人与人之间的温馨与亲密,春天不仅是自然的复苏,也是人际关系的温暖。最后,"青芜满地,易惹天涯思"一句,将个人的思念情绪与自然景色相结合,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与感伤,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整首诗在意象上既有自然之美,又有情感之美,构成了一幅和谐的春日图景。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水际春回,曲阑环合庭阴翠。": 描绘春天回归,水边景色与庭院的翠绿形成对比。
    • "縠纹波细。石罅看鱼戏。": 细致描写水面的波纹和石缝中的鱼儿,生动形象。
    • "宛宛韶光,著处偎人腻。": 春光柔和,人与人间的亲密情感交织在一起。
    • "春知未。青芜满地。": 春天尚未完全到来,满地的青草引发思念。
    • "易惹天涯思。": 自然景色引发对远方的思念,情感层次丰富。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縠纹”比喻水面的波纹,形象生动。
    • 拟人:春天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使自然更具人性化。
    • 对仗:整首诗在意象对称上表现出和谐之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活力,同时也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远方的思念,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 :象征生命与活力,春天的回归。
  • 翠绿:象征希望与青春,生机勃勃。
  • 鱼儿:象征自由与欢乐,生动的自然景象。
  • 青芜:象征思念与惆怅,人与自然的连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曲阑”指的是哪种物体?

    • A. 树木
    • B. 栏杆
    • C. 花朵
  2. “石罅看鱼戏”中“石罅”的意思是?

    • A. 石缝
    • B. 石块
    • C. 河流
  3. 诗中表现春天的哪些特点?

    • A. 冷清
    • B. 生机勃勃
    • C. 荒凉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描绘春天的美好,但更侧重于情感表达。
  • 《水调歌头》: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现人生哲理,情感更为深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文廷式生平与作品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赋得石钟二首送宋显夫佥事之山南 其一 挽宋显夫 梁仲文行卷 颜子中池亭二首 其二 颜子中池亭二首 其一 别弟 柳絮次陶庵韵 病起即事 题魏鹏卧屏 七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孟母三迁 半瓶醋 恨怨 乙字旁的字 刮毛龟背 抚绥万方 辅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韭字旁的字 小字头的字 僮謡 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又字旁的字 豸字旁的字 蕨萁 虎生而文炳 起早睡晩 月眉星眼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