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点绛唇 梅

《点绛唇 梅》

时间: 2025-05-02 07:41:18

诗句

北地无梅,岁寒谁慰看花眼。

盆中一剪。

且与倾杯盏。

若到江南,树树雕琼碝。

香风转。

水明沙浅。

日暮诗人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41:18

原文展示

《点绛唇 梅》
——姚华〔清代〕
北地无梅,岁寒谁慰看花眼。
盆中一剪。且与倾杯盏。
若到江南,树树雕琼碝。
香风转。水明沙浅。
日暮诗人蹇。

白话文翻译

北方没有梅花,寒冬里谁来慰藉我的赏花之情呢?只有在盆中剪下一枝梅花,且与酒杯相倾。若能去到江南,那里树木如雕琼般美丽。香风轻拂,水清沙幼。夕阳西下,诗人心情沉重。

注释

  • 北地:指北方地区,梅花较少。
  • 岁寒:指寒冷的冬季。
  • :安慰,抚慰。
  • 花眼:指赏花的眼光或心情。
  • 一剪:指剪下一枝梅花。
  • 倾杯盏:指与饮酒的动作。
  • 江南:中国南方地区,以梅花著称。
  • 雕琼碝:形容梅花的美丽,有如雕刻的玉石。
  • 香风:指梅花的芬芳气息。
  • 水明沙浅:描绘江南的水清沙幼的美丽景象。
  • 日暮:黄昏,夕阳西下。
  • :指困顿或无奈的状态。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江南”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风景名胜之地,以其温暖的气候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梅花在此地生长繁茂。诗人在寒冷的北方感受到梅花的缺失,隐含了对南方美好景象的向往,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的敏感和内心情感的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华,清代诗人,以词作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常在作品中抒发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结合的审美体验。

创作背景:诗作可能源于作者在北方冬季的孤寂与对江南美景的向往,表达了对梅花的热爱和对南方温暖气候的渴望。

诗歌鉴赏

《点绛唇 梅》通过对比北地与江南的环境,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的热爱及其内心情感的孤独。诗人首先描绘北方寒冷的实况,表达了在冬季缺乏梅花的失落感。接着,诗人转向对江南的美好回忆,展现了梅花的美丽与芬芳。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执着追求。

全诗结构紧凑,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尤其是“香风转,水明沙浅”一句,生动描绘了江南的美丽景色,给人以清新之感。诗中的情感深邃,既有对梅花的喜爱,也有对故乡的思念,流露出浓厚的乡愁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北地无梅,岁寒谁慰看花眼。”:北方没有梅花,寒冷的冬季谁来安慰我对花的渴望?
    • “盆中一剪。且与倾杯盏。”:在盆中剪下一枝梅花,且与酒杯相斟。
    • “若到江南,树树雕琼碝。”:如果能去江南,那里的树木如雕刻的美玉般美丽。
    • “香风转。水明沙浅。”:香风轻轻拂过,水清沙细。
    • “日暮诗人蹇。”:夕阳西下,诗人感到沉重无奈。
  • 修辞手法

    • 押韵与对仗:全诗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节奏感。
    • 比喻:如“雕琼碝”比喻梅花的美丽,生动形象。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热爱、对冬季孤寂的感慨以及对江南美好环境的向往,展现了内心深厚的情感。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着高洁和坚韧,代表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北地:象征孤独与寒冷,反映诗人的内心情感。
  • 江南:象征温暖、美丽与希望,表达对未来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北地”是指哪个地区?

    • A. 南方
    • B. 北方
    • C. 中部
  2. “香风转”的意象主要描绘了哪种景象?

    • A. 烟雾
    • B. 清风
    • C. 暴风
  3. 诗人对梅花的情感是:

    • A. 喜爱
    • B. 厌恶
    •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与姚华的《点绛唇 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厚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梅花诗词集》

相关查询

爬沙行 云𥯓见示龙槐寺同饭崇效寺看花之作复次其韵 岭梅每岁十月先开今立春后过岭而花极繁盛山僧云去冬风雪严寒花迟两月前此未有也 游寄畅园 将度梅关阻雨 海珠寺 富春舟中 赣州夜泊次香杜韵 春夜山亭 岭南秋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字头的字 南班子 习安 包含闵的词语有哪些 墨债山积 辵字旁的字 肉字旁的字 渖液 艮字旁的字 古调不弹 大有文章 仰人鼻息 嗟悔亡及 岳父 矢字旁的字 冰销叶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