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潭州席上赠舞柘枝妓

《潭州席上赠舞柘枝妓》

时间: 2025-05-02 05:47:10

诗句

姑苏太守青娥女,流落长沙舞柘枝。

坐满绣衣皆不识,可怜红脸泪双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7:10

原文展示:

姑苏太守青娥女,
流落长沙舞柘枝。
坐满绣衣皆不识,
可怜红脸泪双垂。

白话文翻译:

姑苏的太守有一位美丽的青娥女,她因流落他乡而在长沙舞蹈柘枝曲。周围坐满了华丽的衣服,却没有人认出她的身份,真让人心疼,她的红脸上泪水双垂。

注释:

  • 姑苏:古代苏州的别称。
  • 太守:指地方官员。
  • 青娥:美丽的女子。
  • 流落:流亡,漂泊。
  • 长沙:古地名,今湖南省长沙市。
  • 柘枝:古代一种曲子,流行于南方。
  • 绣衣:指华丽的衣服,通常是富贵人家的服饰。
  • 红脸:形容女子的面颊红润,常用于形容美丽,但在此处暗含悲伤。

典故解析:

  • 青娥:在古代,青娥常指美丽的女子,尤其是那些因命运多舛而流落他乡的女子,代表了悲剧的美。
  • 柘枝:柘枝曲是古代一种流行的乐曲,常用于宴席中,象征欢乐与悲伤的交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殷尧藩,唐代诗人,字元翼,号少游,江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兼有抒情之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许多士人因战乱或政局不稳而漂泊四方,诗人通过对一位青娥女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与人们的无奈。

诗歌鉴赏:

《潭州席上赠舞柘枝妓》通过对舞妓青娥女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丽女子命运的怜悯与同情。诗中开头以“姑苏太守青娥女”点明了女子的身份,接着通过“流落长沙”揭示了她因命运的无常而漂泊他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周围“坐满绣衣皆不识”,展现出周围人对她的冷漠与无知,增强了诗人对她的同情。而最后一句“可怜红脸泪双垂”则将情感推向高潮,红脸本是美丽的象征,但泪水的垂落却让这份美丽蒙上了悲伤的阴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个美丽女子的悲剧,也反映了社会对个体命运的漠然,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与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姑苏太守青娥女:开篇点出女子的身份,暗示她的美丽与高贵地位。
  2. 流落长沙舞柘枝:强调她的悲惨命运,从美丽的太守女沦落到异乡表演。
  3. 坐满绣衣皆不识:描绘周围人群的冷漠,虽身处华丽场景,却对她的身份一无所知。
  4. 可怜红脸泪双垂:用“红脸”与“泪”的对比,展现女子的美丽与悲伤,情感深刻。

修辞手法:

  • 对比:美丽与悲伤的对比,增强情感冲击力。
  • 拟人:将情感赋予女子,增加其命运的悲剧感。
  • 意象:通过“青娥”、“绣衣”、“红脸”等意象,构建出诗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青娥女的命运为线索,表达了对美丽女子命运的悲悯,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冷漠与无情。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反思,揭示了命运的无常和人情的薄凉。

意象分析:

  • 青娥:象征美丽与悲剧。
  • 柘枝:象征欢乐与悲伤的交织。
  • 泪水:象征无奈与悲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女子来自哪个地方?
    A. 长沙
    B. 姑苏

  2. 诗人通过哪种乐曲来表现女子的舞姿?
    A. 高山流水
    B. 柘枝

  3. 诗中“红脸泪双垂”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开心
    B. 悲伤

答案:

  1. B. 姑苏
  2. B. 柘枝
  3. B. 悲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了对人情的思考,但关注的是亲情与离别,情感基调不同。
  • 《琵琶行》:描绘了音乐与人生的交织,传递了更多关于命运与艺术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唐代文学研究》

相关查询

同坰寄黄济川五首 其二 赴大舟投老斋 次李汉臣韵汉臣有超然绝弃百事深入祖门之意 呈王济川 次韵道辅丈荆州吟四首 贯道惠其所作屏料理为大轴题之以诗 坰邀公卷煎茶 元老见过因育新诗 李氏园诗 简友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蒲松龄 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纸开头的成语 沿流讨源 稍关打节 尸字头的字 无字旁的字 白玩儿 幾字旁的字 羊公之鹤 虫字旁的字 占风望气 擐甲执锐 竹字头的字 卫符 交拱 察言观色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