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32: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32:49
杪秋登太华山绝顶 其一 李攀龙 〔明代〕
华顶苕荛四望开,正逢萧瑟气悲哉。 黄河忽堕三峰下,秋色遥从万里来。 北极风尘还郡国,中原日月自楼台。 君王傥问仙人掌,愿上芙蓉露一杯。
站在太华山的最高峰,四周的景色一览无余,正是秋风萧瑟,气氛悲凉。 黄河仿佛突然从三峰之间倾泻而下,秋天的景色远远地从万里之外传来。 北方的风尘回到了故乡,中原的日月依旧在楼台间流转。 如果君王问起仙人掌的故事,我愿意献上一杯芙蓉露。
作者介绍: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明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他的诗风雄浑豪放,多写山水景物和边塞风光,作品中常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和时代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攀龙在秋天登太华山绝顶时所作,通过描绘山川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仙境的向往。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的视角,描绘了太华山的壮丽景色和秋天的悲凉气氛。首句“华顶苕荛四望开”,通过“苕荛”一词形容山峰的高耸,展现了诗人站在山顶俯瞰四周的开阔视野。接着,“正逢萧瑟气悲哉”一句,以“萧瑟”形容秋风的声音和气氛,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悲凉情感。
诗中“黄河忽堕三峰下”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黄河水势的汹涌,仿佛从三峰之间倾泻而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秋色遥从万里来”则通过远景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辽阔和深远。
后两句“北极风尘还郡国,中原日月自楼台”,通过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中原时光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时光流转的无奈。最后两句“君王傥问仙人掌,愿上芙蓉露一杯”,则通过仙境的想象,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和对仙境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和对仙境的向往,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时光流转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华顶苕荛四望开”中的“苕荛”是什么意思? A. 高耸 B. 低矮 C. 平坦 D. 狭窄
“黄河忽堕三峰下”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夸张 D. 对仗
诗中“君王傥问仙人掌”中的“仙人掌”可能指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仙境 C. 一种传说 D. 一种武器
诗中“愿上芙蓉露一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故乡的思念 B. 对仙境的向往 C. 对时光的无奈 D. 对黄河的赞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