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除夕

《除夕》

时间: 2025-04-27 13:19:26

诗句

夜色萧条雪满庭,唯应浊酒见漂零。

关门忽散真人气,沧海还高处士星。

一自倦游拚谢客,遂因移疾罢传经。

春风明日长安道,依旧王孙草又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19:26

原文展示:

除夕 李攀龙 〔明代〕

夜色萧条雪满庭,唯应浊酒见漂零。 关门忽散真人气,沧海还高处士星。 一自倦游拚谢客,遂因移疾罢传经。 春风明日长安道,依旧王孙草又青。

白话文翻译:

夜色中,庭院里积雪满地,显得格外萧条。只有浊酒陪伴着我,感受着漂泊的孤独。 关上门,忽然感觉到真人的气息消散,而远处的星辰依旧高悬在沧海之上。 自从厌倦了游历,我便决心谢绝客人,于是因为身体不适而停止了传授经典。 春风即将吹拂长安的道路,那里的王孙草又将重新变绿。

注释:

字词注释:

  • 萧条:冷落,寂寞。
  • 漂零:漂泊,孤独无依。
  • 真人: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亦泛称“成仙”之人。
  • 处士:古时称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
  • 拚:同“拼”,决心。
  • 传经:传授经典。

典故解析:

  • “关门忽散真人气”:可能暗指诗人自己或某位隐士的隐居生活,关上门后,外界的纷扰和世俗的气息消散,只剩下内心的宁静。
  • “沧海还高处士星”:比喻隐士的高洁和超脱,如同高悬在沧海之上的星辰,不受世俗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攀龙,明代诗人,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多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尤以五言古诗见长。此诗创作于明代,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除夕之夜,诗人通过描绘夜色中的雪景和自己的孤独感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诗中的“真人”和“处士”形象,反映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除夕之夜的雪景为背景,通过“夜色萧条雪满庭”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冷清、孤寂的氛围。诗中的“浊酒”和“漂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漂泊感。后两句通过对“真人”和“处士”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最后两句以春风和青草为象征,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到来,但诗人依然保持着对隐逸生活的执着追求。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渴望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夜色萧条雪满庭”:描绘除夕之夜的雪景,夜色中的庭院积雪满地,显得格外萧条。
  2. “唯应浊酒见漂零”:只有浊酒陪伴着诗人,感受着漂泊的孤独。
  3. “关门忽散真人气”:关上门后,外界的纷扰和世俗的气息消散,只剩下内心的宁静。
  4. “沧海还高处士星”:比喻隐士的高洁和超脱,如同高悬在沧海之上的星辰。
  5. “一自倦游拚谢客”:自从厌倦了游历,诗人便决心谢绝客人。
  6. “遂因移疾罢传经”:因为身体不适,诗人停止了传授经典。
  7. “春风明日长安道”:春风即将吹拂长安的道路。
  8. “依旧王孙草又青”:那里的王孙草又将重新变绿,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到来。

修辞手法:

  • 比喻:“沧海还高处士星”中,将隐士比作高悬在沧海之上的星辰,形象生动。
  • 拟人:“关门忽散真人气”中,将“真人”的气息拟人化,增强了诗意。
  • 对仗:“夜色萧条雪满庭”与“春风明日长安道”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诗人通过描绘除夕之夜的雪景和自己的孤独感受,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诗中的“真人”和“处士”形象,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执着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夜色:冷清、孤寂的氛围。
  • 雪:纯洁、冷清的象征。
  • 浊酒:孤独、漂泊的感受。
  • 真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形象。
  • 处士:高洁、超脱的形象。
  • 春风:新生、希望的象征。
  • 王孙草:新生、希望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真人”指的是什么? A. 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 B. 普通人 C. 神仙 答案:A

  2. 诗中的“处士”指的是什么? A. 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 B. 官员 C. 商人 答案:A

  3. 诗中的“浊酒”象征着什么? A. 孤独和漂泊 B. 欢乐和庆祝 C. 清新和纯洁 答案:A

  4. 诗中的“春风”和“王孙草”象征着什么? A. 新生和希望 B. 寒冷和孤寂 C. 结束和告别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诗词对比:

  • 李攀龙的《除夕》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李攀龙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孤独和漂泊感,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宁静和恬淡。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李攀龙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明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李攀龙诗歌的背景。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霜天晓角(春愁) 霜天晓角 忆旧 霜天晓角(送林兴国之任) 霜天晓角 霜天晓角 霜天晓角 子锋剧疾初愈寄此问之 霜天晓角 霜天晓角 燕子 霜天晓角 清明 霜天晓角 竹溪雅集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口字旁的字 也则 数字港 太平无象 竖心旁的字 升堂有余 包含弥的词语有哪些 桑间之约 包含谏的成语 輀旐 飠字旁的字 毛字旁的字 上气不接下气 改恶行善 包含笺的词语有哪些 壮气凌云 高字旁的字 全能全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