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52: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52:57
原文展示:
送俞按察之湖广 其二 李攀龙 〔明代〕 揽辔江湖万里清,使君三楚旧知名。 阳春不是寻常调,明月堪偿十五城。 行省重臣推掌宪,中原多事盛谈兵。 遥怜佐吏耽秋色,不浅南楼庾亮情。
白话文翻译:
驾驭着马车,江湖万里都显得清澈,您这位使君在三楚地区早已声名远扬。 阳春之曲并非寻常的曲调,明月之美足以抵得上十五座城池。 作为行省的重臣,您被推崇为掌管法律的人,中原地区多事,人们热衷于谈论军事。 我远远地怜惜那些沉迷于秋色的佐吏,他们对南楼的庾亮之情不浅。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攀龙,明代诗人,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写景抒情,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攀龙送别俞按察前往湖广的作品。俞按察是一位在三楚地区有名望的官员,诗中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对他前程的祝愿。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俞按察的赞美,展现了他高尚的品格和卓越的才能。首联以“揽辔江湖万里清”形容俞按察的清廉和高洁,颔联用“阳春不是寻常调,明月堪偿十五城”比喻他的才华和品德之高。颈联和尾联则通过描述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俞按察的职责,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对他前程的祝愿。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俞按察的赞美和对他未来的美好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俞按察的赞美和对他前程的祝愿。通过比喻和描述,展现了俞按察的高尚品格和卓越才能,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背景和人们对军事的关注。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阳春不是寻常调”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明月堪偿十五城”中的“明月”象征着什么? A. 珍贵 B. 平凡 C. 黑暗 D. 明亮
诗中提到的“南楼庾亮情”是指什么? A. 对庾亮的怀念 B. 对南楼的喜爱 C. 对秋色的沉迷 D. 对军事的谈论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