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自海至楚途次寄马全玉八首

《自海至楚途次寄马全玉八首》

时间: 2025-08-09 08:25:57

诗句

萧萧晚雨向风斜,村远荒凉三四家。

野色连云迷稼穑,秋声催晓起蒹葭。

愁如夜月长随客,身似飞鸿不记家。

极目相望何处是,海天无际落残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9 08:25:57

原文展示:

萧萧晚雨向风斜,村远荒凉三四家。 野色连云迷稼穑,秋声催晓起蒹葭。 愁如夜月长随客,身似飞鸿不记家。 极目相望何处是,海天无际落残霞。

白话文翻译:

晚风中斜斜的雨声萧萧,远处的村庄荒凉,只有三四户人家。 田野的景色与云相连,模糊了庄稼的界限,秋天的声音催促着黎明,蒹葭开始生长。 忧愁如同夜间的月亮,长久地伴随着旅人,身体如同飞翔的鸿雁,不再记得家的方向。 极目远望,不知何处是尽头,海天一色,落日的余晖洒满天际。

注释:

  • 萧萧:形容雨声。
  • 稼穑:指农作物。
  • 蒹葭:一种水生植物,常用来比喻远方的思念。
  • 飞鸿:比喻旅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是宋代著名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这首诗是他在旅途中所作,表达了对远方家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在从海路前往楚地的旅途中所作,诗中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色和诗人的心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旅途中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诗中“愁如夜月长随客,身似飞鸿不记家”一句,巧妙地将诗人的忧愁与夜月、飞鸿相比,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和无助。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萧萧晚雨向风斜:晚风中斜斜的雨声萧萧,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2. 村远荒凉三四家:远处的村庄荒凉,只有三四户人家,突出了旅途的孤寂。
  3. 野色连云迷稼穑:田野的景色与云相连,模糊了庄稼的界限,描绘了广阔的自然景色。
  4. 秋声催晓起蒹葭:秋天的声音催促着黎明,蒹葭开始生长,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5. 愁如夜月长随客:忧愁如同夜间的月亮,长久地伴随着旅人,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忧愁。
  6. 身似飞鸿不记家:身体如同飞翔的鸿雁,不再记得家的方向,比喻诗人漂泊无依。
  7. 极目相望何处是:极目远望,不知何处是尽头,表达了诗人对未知的迷茫。
  8. 海天无际落残霞:海天一色,落日的余晖洒满天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也象征着诗人的心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愁如夜月”、“身似飞鸿”,通过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 拟人:如“秋声催晓”,将秋天拟人化,赋予了时间以生命。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忧愁,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 夜月:象征孤独和忧愁。
  • 飞鸿:象征旅人和漂泊。
  • 蒹葭:象征远方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愁如夜月长随客”一句,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2. 诗中“身似飞鸿不记家”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家乡的思念 B. 对旅途的感慨 C. 对未来的迷茫 D. 对自然的赞美

  3. 诗中“野色连云迷稼穑”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A. 广阔的自然景色 B. 荒凉的村庄 C. 繁忙的农田 D. 宁静的夜晚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旅夜书怀》:同样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忧愁。
  • 王维的《送别》:描绘了离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张耒的《自海至楚途次寄马全玉八首》与杜甫的《旅夜书怀》: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忧愁,但张耒的诗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而杜甫的诗则更注重对内心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杜甫的多首诗作,可以与张耒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

相关查询

秋波媚 秋波媚 所见 秋波媚 芙蓉 秋波媚 夜坐 秋波媚 忆维章夫子 秋波媚 夏夜 秋波媚 忆闷令 忆闷令 归去难 离情,用周美成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引兵 词不达意 鼻字旁的字 欠字旁的字 神采英拔 文轨攸同 绞丝旁的字 得意自鸣 随声附和 丨字旁的字 粮斛院 杖顺 革字旁的字 寻蹑 取重 包含津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