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05: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05:42
原文展示:
偶别霜城陋,来蒙玉案登。 清香侵砚水,寒影伴书灯。 见我粲如笑,赠人慵未能。 将何伴高洁,清晓诵黄庭。
白话文翻译:
偶然离开那简陋的霜城,来到这华美的书案上。 梅花的清香侵入砚台的水中,寒冷的影子陪伴着读书的灯光。 梅花见到我,仿佛粲然一笑,但我却懒得将它赠予他人。 它将如何陪伴我这高洁的心灵,在清晨诵读《黄庭经》呢?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此诗即体现了其清新淡雅的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描绘了作者偶然将梅花置于书案上,梅花清香与书香相融,陪伴作者读书的情景。诗中透露出作者对梅花高洁品质的欣赏,以及对清静读书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梅花与书香相融的静谧场景。首句“偶别霜城陋,来蒙玉案登”,以“霜城”喻指梅花原本所在的环境,而“玉案”则象征着书香之地,梅花的迁移象征着从寒冷到温暖的转变。次句“清香侵砚水,寒影伴书灯”,巧妙地将梅花的清香与砚水、书灯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清雅的学习氛围。后两句“见我粲如笑,赠人慵未能”,则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以及不愿与人分享的私心。最后一句“将何伴高洁,清晓诵黄庭”,点明了梅花陪伴作者读书的情景,以及作者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作者对梅花高洁品质的欣赏,以及对清静读书生活的向往。通过梅花的意象,作者传达了对高洁、清雅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霜城”比喻什么? A. 寒冷的地方 B. 华美的书案 C. 梅花的香气 D. 梅花的影子
诗中的“玉案”象征什么? A. 寒冷的地方 B. 华美的书案 C. 梅花的香气 D. 梅花的影子
诗中的“粲如笑”形容什么? A. 寒冷的地方 B. 华美的书案 C. 梅花的香气 D. 梅花的盛开
答案:1. A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