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7: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7:23
作者: 杜甫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不独避霜雪,其如俦侣稀。
四时无失序,八月自知归。
春色岂相访,众雏还识机。
故巢傥未毁,会傍主人飞。
这不仅是为了躲避霜雪,燕子们的伴侣也少得可怜。
四季更替从不失序,八月时节它们自然知道要返回。
春天的景色怎会来相访,众多幼燕还会识得归期。
即使故巢尚未被毁,它们也会飞到主人身边。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称为“李杜”。杜甫生活在动荡的时代,经历了安史之乱,诗作中常流露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风格沉郁而厚重。
创作背景:
《归燕》是杜甫在流亡生涯中写的诗之一,表达了他对燕子归来的渴望和对家园的思念之情。燕子是春天的象征,它们的归来不仅代表了季节的轮回,也寓意着对故乡的依恋。
《归燕》描绘了燕子在四季更替中的活动,表现了自然界的规律与生命的韧性。诗的开篇通过“不独避霜雪”引出燕子的生存状况,突显出燕子在艰难环境中的坚韧与孤独。接着,诗人提到“四时无失序”,暗示着自然界的规律性,燕子在一定的时序中归来,显示出它们对季节变化的敏感与适应。
在第二联中,诗人自问春色是否会主动来访,反映出他内心的孤独和对自然的渴望。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但诗人却感受到一种失落,似乎春天的美丽与他无关。众雏的识机则传达出一种自然的智慧,燕子们对于归家的认知与本能,象征着对家庭的依恋和对温暖的向往。
最后,诗人以“故巢傥未毁”结束,表达了对旧居的留恋与期待。即使身处困境,燕子仍然会在适当的时候回到主人身边,暗示着对故乡、对人情的深切眷恋与希望。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生动,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燕子的归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家庭的眷恋,也反映了人们在困境中的坚韧与希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燕子不仅仅是为了躲避什么?
A. 春风
B. 霜雪
C. 暴雨
D. 炎夏
诗中的“众雏还识机”意指什么?
A. 幼燕知道归期
B. 幼燕会飞
C. 幼燕喜欢玩耍
D. 幼燕需要食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