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56: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56:37
绛蜡啼千箸,冰蚕搅万丝。空房香烬欲消时。冷暖争如宝鸭,腹中知。
在深夜,红蜡烛在悄然燃烧,像千根筷子一样,发出轻微的啼鸣;冰冷的蚕丝在空中搅动,似乎在编织着万千的情思。此时,空荡荡的房间里,香烛的余烬渐渐要熄灭,正是冷暖交替之际,就如同宝鸭在水中游弋,心中自有分寸。
董元恺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描绘手法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融入个人的生活体验,展现出淡淡的忧伤与思念。
此诗写于夜深人静时,结合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与当时社会的孤独感,反映了人们在夜晚的思绪与对温暖的渴望。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孤独夜晚的感受与内心的挣扎。
《南歌子 其三 闺夜》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夜晚。开篇用“绛蜡啼千箸”形象地描绘了蜡烛在夜空中的微光,传递出一种温暖却又短暂的感觉。接着,冰蚕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一丝寒意,强化了夜晚的寂静与孤独。随着“香烬欲消时”的出现,诗人似乎在感叹时光的流逝和温暖的消散。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的细致描写,将读者的情感引向对内心感受的深刻思考。最后一句“冷暖争如宝鸭,腹中知”则更深层地探讨了人内心的感受,暗示着在这个冷暖交替的时刻,内心的感受比外在的环境更为重要。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富有意蕴,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艺术造诣。
整首诗通过描绘孤独的夜晚,探讨了人内心的情感与温暖的渴望,表现了诗人对孤独和思念的深刻理解。
诗中“绛蜡啼千箸”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空房香烬欲消时”中的“香烬”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冷暖争如宝鸭”主要表达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