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49: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49:24
朝下公门不曳裾,身宽心远等林居。
传家声烈三公後,贮腹平生万卷余。
藤架倚春听语鸟,石池迎日数游鱼。
人言酷似牢之舅,未有新诗锦不如。
在朝廷的公门面前,身着华服却不让衣袖拖地,
心胸宽广,志向高远,像林中隐士一样。
家族的声誉如烈火般耀眼,继承自三位公侯,
一生积累的知识,足以装满我的肚子。
藤架依靠着春天的阳光,听着鸟儿的啼鸣,
石池在日光下,游动的鱼儿在水中嬉戏。
有人说我和舅舅的庞大夫酷似,
但我觉得没有新作的诗篇比这锦绣更美好。
陈师道,字履善,号青山,宋代诗人,生于1133年,卒于1180年。他的诗风清新自然,主张诗歌应当贴近生活,富有情感。
此诗写作于陈师道的晚年,正值他生活的社会背景逐渐动荡之际,诗中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家族荣耀的自豪感。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家庭声誉的珍视。开头两句以“公门”与“林居”形成对比,展示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接着,诗人通过提到“传家声烈”来表达对家族荣光的自豪,同时也反映出个人的渊博知识和文化积累。诗中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如“藤架倚春听语鸟”“石池迎日数游鱼”,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生活氛围,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欣赏。最后一句则以幽默的方式自谦,既表达了对舅舅的亲切感,也隐含了对创作的追求,显示了诗人谦逊而又坚定的态度。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家族荣耀的自豪以及对创作的追求,反映了个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更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