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7:26:03
原文展示:
青山峨峨耸髻鬟,流水瑟瑟鸣佩环。朝云暮雨在何许,秋月春风空自閒。予今老矣鬓且斑,行役殆遍江之南。旧游渺邈大姑石,吾家侧近丫头岩。
白话文翻译:
青山高耸,如同女子高高的发髻,流水潺潺,仿佛佩环轻鸣。朝云暮雨不知去向,秋月春风徒然自闲。我现在老了,头发斑白,行旅几乎遍及江南。旧时的游踪已远,大姑石的记忆模糊,我家附近有丫头岩。
注释:
- 峨峨:高耸的样子。
- 髻鬟:古代女子束发的方式,这里比喻青山。
- 瑟瑟:形容水声。
- 佩环:古代女子佩戴的装饰品,这里比喻流水声。
- 朝云暮雨:指天气变化无常。
- 秋月春风:指时间的流逝。
- 行役:指旅行。
- 大姑石:具体地点不详,可能是作者旧游之地。
- 丫头岩:具体地点不详,可能是作者家附近的景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宋中期诗人,与刘过、姜夔等人交往,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此诗可能作于作者晚年,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自然景物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晚年,回忆过往旅行经历时所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旧游之地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青山流水起兴,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变幻。诗中“朝云暮雨”与“秋月春风”形成对比,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作者对老去的感慨和对旧游之地的怀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开阔,是一首典型的宋代山水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青山峨峨耸髻鬟”:以女子高耸的发髻比喻青山,形象生动。
- “流水瑟瑟鸣佩环”:以女子佩环的轻鸣比喻流水声,音韵和谐。
- “朝云暮雨在何许”:表达天气变化无常,也隐喻人生无常。
- “秋月春风空自閒”:指时间的流逝,徒然自闲,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 “予今老矣鬓且斑”:直接抒发老去的感慨。
- “行役殆遍江之南”:回顾过往的旅行经历。
- “旧游渺邈大姑石”:怀念旧游之地,记忆模糊。
- “吾家侧近丫头岩”:提及家附近的景点,表达对家乡的眷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青山峨峨耸髻鬟”和“流水瑟瑟鸣佩环”,通过比喻使景物更加生动形象。
- 对仗:如“朝云暮雨”与“秋月春风”,形成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自己老去的感慨,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旧游之地的怀念,体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青山:象征永恒不变的自然。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
- 朝云暮雨:象征天气和人生的无常。
- 秋月春风: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青山峨峨耸髻鬟”中的“髻鬟”比喻什么?
A. 流水 B. 青山 C. 佩环 D. 朝云暮雨
- 诗中“朝云暮雨在何许”表达了什么?
A. 对天气的描述 B. 对时间的感慨 C. 对地点的询问 D. 对人生的无常
- 诗中“秋月春风空自閒”中的“空自閒”表达了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人生的无奈 C. 自然的美丽 D. 景物的静谧
答案:1. B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通过对赤壁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和自然的感慨。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江南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苏轼《赤壁赋》与赵蕃《过女儿浦》: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慨,但苏轼的作品更多地融入了对历史的思考,而赵蕃的作品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赵蕃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