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1: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1:56
泠泠山上月,今夜分外明。
我心非木石,对此能无情。
粤匪寇吴楚,于兹已四秋。
生灵被屠戮,白骨堆荒洲。
王师未恢复,骼骴谁敢收。
寒镜悬中天,相照令人愁。
清冷的月光洒在山上,今晚格外明亮。
我的心并非木石,面对这情景怎能无动于衷?
粤贼侵扰吴楚,至今已是四个秋天。
生灵遭到屠戮,白骨堆积在荒凉的洲头。
朝廷的军队尚未恢复,尸骨又有谁来收拾?
寒冷的明镜高悬在天空,映照出令人忧愁的景象。
作者介绍:万斛泉,清代诗人,生活在战乱时期,诗作多表现对国家的忧虑与对人民的关怀。他的诗风清新、沉郁,常表现出历史的沧桑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民生困苦。诗人借中秋佳节的明月,抒发对国破家亡的忧虑与悲伤,表达对生灵遭受屠戮的痛心。
《高峰书舍中秋有感》是万斛泉在中秋佳节时所作,诗中通过明亮的月光,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忧愁和对国家动荡的深切关怀。首联描绘了清冷的山月,表现出一种宁静的美感,但接下来的句子却迅速转向了对现实的深刻反思。诗人用“我心非木石”表明自己内心的感受,强调对国家沦陷与生灵涂炭的强烈同情。
“粤匪寇吴楚,于兹已四秋”一句,传达出战争的持久与苦痛,令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历史的沉重。接下来的“生灵被屠戮,白骨堆荒洲”,更是直白地揭示了战争带来的惨烈后果。诗人对生灵的关怀与对战争的反思,使整首诗充满了悲怆的情感。
最后两句“王师未恢复,骼骴谁敢收”,表达出对朝廷无能和对民众苦难的深切无奈,最后以“寒镜悬中天”收束,强化了孤独与愁苦的意境。整首诗通过清冷的月光与残酷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作者深切的爱国情怀与对人民生命的关切,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对国家动荡与生民苦难的深刻反思,传达出爱国情怀与对人生命的关切,表现了诗人对历史苦难的沉思。
诗词测试:
诗中“粤匪”指的是哪一方的敌人?
A. 吴国
B. 楚国
C. 粤贼
D. 北方敌军
诗人通过何种意象来表达内心的忧愁?
A. 山水
B. 月亮
C. 白骨
D. 风雨
“我心非木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冷漠
B. 愤怒
C. 同情
D. 失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