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5: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5:01
云尽野烟灭,青空悬玉盘。
影涵千丈静,光入五湖宽。
远棹渔镫澹,高枝鸟梦寒。
夜深秋更好,我与月同看。
云彩消散,野外的烟雾也消失了,
青空中高悬着一轮玉盘似的明月。
月影映照在宁静的水面上,
光辉照进五湖之宽广。
远处的渔船轻轻晃荡,渔灯闪烁,
高处的树枝上鸟儿在梦中寒冷。
夜深了,秋天的夜更显得美好,
我与明月共同欣赏这美景。
诗中提到的“月”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意象,代表着清冷、孤寂与高远的情感。月亮常与思乡、离别等情感相连。清代诗人熊文泰采用月亮作为意象,表达与月共赏的孤独感与内心的宁静。
作者介绍:熊文泰,清代诗人,生于明末,擅长山水诗和咏月诗,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秋夜,诗人独自一人,在自然环境中感悟月光与秋夜的美丽,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自然的向往。
《月》这首诗以清新的意境和细腻的情感捕捉了秋夜的宁静与美丽。诗的开头通过描绘“云尽野烟灭”的情景,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澈明朗的夜空之中,月亮如同一轮璀璨的玉盘,静静悬挂在空中,给人一种高远而清幽的感觉。接着,诗人用“影涵千丈静,光入五湖宽”描绘了月光的细腻与广阔,月影映照在水面上,带来一种宁静的美感,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柔和的光辉笼罩。
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通过描绘远处渔船的灯光和高枝上鸟儿的梦境,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秋夜氛围。在这个深邃的夜晚,诗人感受到一份孤独与静谧,正是这种情感,使得“夜深秋更好”显得更加深刻。最后一句“我与月同看”则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紧密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展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月亮和宁静的自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与对孤独的反思,体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
诗词测试:
诗中“青空悬玉盘”中的“玉盘”比喻什么?
诗中提到的“渔镫”指的是什么?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