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唐德明问病二首

《和唐德明问病二首》

时间: 2025-07-27 21:55:01

诗句

俟命循天更不疑,朵颐那可换灵龟。

逍遥岂在揄枋外,问著扶摇总不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1:55:01

原文展示

俟命循天更不疑,
朵颐那可换灵龟。
逍遥岂在揄枋外,
问著扶摇总不知。

白话文翻译

等待命运的安排,我毫不怀疑;
品尝美味又怎能换来灵龟的长生?
真正的逍遥难道只在于树上高飞的姿态?
询问扶摇的高飞,又怎能知道其道理?

注释

  • 俟命:等待命运。
  • 循天:顺应自然法则。
  • 朵颐:品尝美味。
  • 灵龟:传说中的神龟,象征长寿。
  • 逍遥:自在无拘束。
  • 揄枋:树上的高飞,形容高远的飞翔。
  • 扶摇:扶摇直上,指高飞,出自《庄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宋代著名诗人,字廷秀,号诚斋,晚号牧溪。杨万里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其诗风追求简洁明快,注重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杨万里晚年,时值他身体逐渐衰弱之际,诗中表达了他对生命、命运的思考,以及对逍遥自在境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呈现出了杨万里对生命与命运的深刻思考。首句“俟命循天更不疑”表明了他对于命运的接受态度,体现了他对自然法则的尊重与顺应。接着“朵颐那可换灵龟”则用一种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长生不老的奢望的否定,暗示人生的美味和享受并不能换取永恒。接下来的“逍遥岂在揄枋外”将逍遥的真实含义与表象进行了对比,表达出真正的逍遥并非外在的高飞,而是一种内心的自在与豁达。最后一句“问著扶摇总不知”则是对自身境界的反思,表现出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迷茫。

整首诗通过对生命、命运、逍遥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潇洒而又哲理的生活态度,体现了杨万里宽广的胸怀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俟命循天更不疑:表示对命运的顺应与信任。
  • 朵颐那可换灵龟:品尝美味无法换取长寿,暗示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 逍遥岂在揄枋外:逍遥的状态并非外在的表现,而是内心的感受。
  • 问著扶摇总不知:询问高飞的道理,表现出人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却又无从得知的迷茫。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灵龟”比喻长寿。
  • 对仗:诗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反问句式引发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这首诗探讨了命运、享受与逍遥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鼓励人们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命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灵龟:象征长寿与智慧,反映人们对生命的渴望。
  • 逍遥:象征自由与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表现了内心的宁静。
  • 扶摇:象征高飞与理想,反映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杨万里
    C. 杜甫

  2. “俟命循天更不疑”表达了怎样的态度?
    A. 对命运的抗拒
    B. 对命运的顺应
    C. 对命运的漠视

  3. 诗中“灵龟”象征什么?
    A. 财富
    B. 长寿
    C. 名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达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展现了高远的视野与理想。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杨万里的这首诗更侧重于内心的哲思,而李白则更为豪放与奔放,二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哲学观念。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杨万里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
  • 《杨万里诗文集》:对杨万里生平与创作的详细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南城怀古 其二 悲苦行 济川阻雪九月二十七日客况 其一 李侯二首 其二 感怀十首 其九 村居 其一 庆寿寺 其一 寄张贞居 漫兴四首 其四 送沙学正归松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筹莫展 泥足巨人 单人旁的字 寒塘 势力之交 旧隶 韋字旁的字 夔皋 肆览 革字旁的字 袖里藏刀 绵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肀字旁的字 名显天下 付与 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龜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