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54: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54:26
山行政好又逢溪,况是危峰斗下时。
知与此溪有何隙,遣他不去秪相随。
山上正好遇见溪水,况且在危峰斗下的时刻。
我知道与这条溪水有什么隔阂,何必让其他的东西离去,只让它伴随我。
这首诗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可以看作是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感悟与思考,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态度。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作者在山水间漫游时的感受,展示了他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杨万里的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开篇就描绘了山水的美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人置身于高峻的山峰之间,溪流蜿蜒而下,带给人一种沉醉的感觉。通过“况是危峰斗下时”一句,诗人描绘了山势的险峻与溪流的清澈,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视觉冲击。
诗中“知与此溪有何隙”,表达了诗人与自然景物之间的密切联系,似乎在问自己与这条溪流之间是否有隔阂,这种思考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最后一句“遣他不去秪相随”,更是表现出诗人对溪流的依恋,强调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珍视。
整首诗简洁而深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思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展示了宋代诗人的人文精神与自然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山行政好”指的是:
A. 山水的清澈
B. 山上的景色好
C. 山的高度
“遣他不去秪相随”中的“他”指的是:
A. 诗人
B. 其他事物
C. 溪水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
A. 对生活的无奈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