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48: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48:46
金缕曲 中元闻梵
作者:熊琏〔清代〕
梵阁流离敞,绕经筵万盏红灯,莲花夜放。
指点浮生都是幻,几处灵幡飘荡。
罗蔬果馨香供养。
渺渺白杨荒草外,料孤魂寂寞无依傍。
当此际,应来飨。
三更月照松梢亮。
纸灰寒佛号高宣,钟声齐响。
纵使绣帷鸳鸯好,未免惊回枕上。
何况是穷愁景况。
露冷庭空形伴影,步荒阶听彻邻鸡唱。
多少事,频回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中元节夜的场景:金色的佛阁敞开着,周围的经筵上点亮了无数红灯,夜里的莲花悄然绽放。人们在这里指点着浮生的种种,皆是虚幻,几处灵幡随风飘荡。香气四溢的蔬果被用来供养,渺茫的白杨树和荒草外,孤魂寂寞无依。此时此刻,正该来享受这份清静。三更时分,明亮的月光照在松梢上,纸灰飘散,佛号高声宣扬,钟声齐鸣。即使绣帷下的鸳鸯美好,也难免让我在梦中惊醒,更何况是这穷愁的境况。露水寒冷,庭院空旷,只剩下影子伴随我,走上荒凉的阶梯,听着邻家鸡鸣。多少往事,常常回想。
熊琏,清代诗人,生活在康熙、雍正年间。他的诗歌多关注人生哲理,常常融入佛教思想,风格清新雅致。
这首诗创作于中元节期间,正值佛教祭祀活动,诗人借此场景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以及对孤魂的怜悯。
《金缕曲 中元闻梵》以中元节为背景,展示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夜晚场景。诗中运用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佛教的庄严与人间的孤寂。诗的开头便描绘了梵阁的流光溢彩,红灯照耀,给人一种温暖而又神秘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指点浮生都是幻”的哲思,抒发了对人生虚幻的感慨,揭示了世事无常的深层意义。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以香气四溢的供养、孤魂寂寞的情景,进一步深化了对生死的思考。随着夜色的加深,诗人感受到的寒冷与孤独愈发明显,“露冷庭空形伴影”的描写,渗透出一种无奈和忧伤。最后,通过“多少事,频回想”的结尾,诗人将个人的思绪与宇宙的苍凉结合在一起,令人深思。
整首诗不仅表现了节日的氛围,更通过对孤魂的缅怀和对人生的思考,传达了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对逝去时光的感伤。
整首诗通过描绘中元节的氛围,表达了对生死的思考和对孤魂的同情,展现出人生的无常与孤独,充满了哲理性的思考。
《金缕曲 中元闻梵》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熊琏
C. 杜甫
诗中描绘的节日是什么?
A. 春节
B. 中元节
C. 端午节
“指点浮生都是幻”表达了什么主题?
A. 现实的美好
B. 人生的虚幻
C. 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