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春夜闻雨

《春夜闻雨》

时间: 2025-07-30 18:13:05

诗句

风味正不寝,骤来寒气增。

檐斜滴野箨,窗缺摇春灯。

孺子睡中语,归人行未能。

前溪波暗长,定已没滩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18:13:05

原文展示:

春夜闻雨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风味正不寝,骤来寒气增。
檐斜滴野箨,窗缺摇春灯。
孺子睡中语,归人行未能。
前溪波暗长,定已没滩棱。

白话文翻译:

在春夜的微风中,我尚未入睡,突然一阵寒气袭来。屋檐下的雨水滴落在野草上,窗外的春灯也随风摇曳。小孩在梦中喃喃而语,归来的人却还未能归家。前面的溪流波涛暗涌,恐怕已经淹没了河滩的棱角。

注释:

字词注释

  • 风味:微风的感觉。
  • 不寝:没有入睡。
  • 骤来:突然到来。
  • 寒气:寒冷的气息。
  • 檐斜滴:屋檐倾斜,雨水滴落。
  • 野箨:指野外的草木。
  • 窗缺:窗户的缝隙。
  • 孺子:指小孩。
  • 归人行未能:回家的人尚未能返回。
  • 前溪波暗长:前面的小溪波浪暗流涌动。
  • 没滩棱:淹没了河滩的边缘。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归人”可能暗示着对远行者的思念,体现了古时人们对归乡的渴望和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字子华,号梦得,宋代诗人,生于1050年,卒于1122年。他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生活细腻的观察而闻名。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表达情感,尤其擅长抒写春夜景象。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描写春夜的雨声,表现了对生活的细腻感知和对归家的思念。

诗歌鉴赏:

《春夜闻雨》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夜的宁静与寒冷。开头两句“风味正不寝,骤来寒气增”通过“风味”与“寒气”的对比,呈现了春夜的微妙变化,仿佛让读者感受到那种温暖被寒冷侵袭的瞬间。接下来的“檐斜滴野箨,窗缺摇春灯”则通过具体的意象,将雨声与春灯的摇曳结合,创造出一种朦胧而温暖的氛围。

当诗人提到“孺子睡中语”,不仅表现出孩童的无忧无虑,更暗示了家庭的温馨。而“归人行未能”则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表达了对远行者的思念与挂念,蕴含着对亲人的关心。

最后两句“前溪波暗长,定已没滩棱”以溪水的暗流结束,给人一种模糊而深远的意境,似乎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描写,使得读者在春夜的静谧中感受到一丝寒意和思念,构成了一个极具层次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味正不寝:诗人感知到微风的凉意,自己还未入睡,描绘出夜晚的宁静。
  2. 骤来寒气增:突然的寒气袭来,打破了春夜的温暖,传达出一种突如其来的冷感。
  3. 檐斜滴野箨:屋檐下雨水滴落,声音清脆,描绘出雨夜的生动景象。
  4. 窗缺摇春灯:窗户有缝隙,春灯在风中摇曳,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5. 孺子睡中语:小孩在梦中说话,传递出家庭温馨的画面。
  6. 归人行未能:远方的归人尚未归来,表现出对亲人的思念。
  7. 前溪波暗长:溪水暗流,表明夜晚的宁静与深邃。
  8. 定已没滩棱:暗示溪水已经淹没了河滩的边缘,表达一种不安与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寒气”比喻突如其来的情感变化。
  • 拟人:小孩梦中喃喃,赋予了无辜与温情。
  • 对仗:如“檐斜滴野箨,窗缺摇春灯”,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夜的场景,表达了对生活细腻的观察以及对归人的思念,透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温情。诗人在寂静的夜晚,将孤独与思念交织,传递出深层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夜: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亦蕴含一丝凉意。
  • :代表生命的滋润,也暗示着情感的流动。
  • :象征希望与温暖,窗外的灯光摇曳,增添了一份温情。
  • 溪水:象征流逝的时间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孺子”指的是哪个年龄段的儿童?

    • A. 小孩
    • B. 青少年
    • C. 成人
  2. 诗中提到的“归人行未能”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高兴
    • B. 忧伤
    • C. 无所谓
  3. “檐斜滴野箨”的意象传达了什么样的场景?

    • A. 大雨滂沱
    • B. 微雨轻风
    • C. 晴空万里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夜喜雨》,同样描绘春雨的细腻情感。
  • 白居易的《琵琶行》,通过音乐与环境描绘情感的流动。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梅尧臣的《春夜闻雨》更注重对自然细节的描写和细腻情感的表达,而李白则更多地关注孤独与思乡之情。两者各具特色,表现出的情感与意境却有着不同的层次。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杜使君朝觐 送姚洎拾遗自江陵幕赴京 寄题诠律师院 题一上人经阁 寒月送玄士入天台 览姚合极玄集 寄赤松舒道士二首 悼张道古(昭宗时道古官拾遗以直谏贬蜀中死) 闲居拟齐梁四首 题成都玉局观孙位画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绿林大盗 目不知书 閠字旁的字 舍正从邪 禾字旁的字 一孔不达 属着 采字旁的字 掐尖落钞 胜士 淖湴 递奏 肇基 韋字旁的字 包含盖的成语 欠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