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笋

《笋》

时间: 2025-05-04 00:53:41

诗句

数里春蹊独自寻,迸犀抽锦乱森森。

田文死去宾朋散,抛掷三千玳瑁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3:41

原文展示:

笋 王禹偁 〔宋代〕

数里春蹊独自寻,迸犀抽锦乱森森。 田文死去宾朋散,抛掷三千玳瑁簪。

白话文翻译:

在春日的小路上独自寻找,竹笋如犀牛角般迸出,锦绣般繁茂,林中景象错综复杂。 田文死后,宾朋四散,留下的三千玳瑁簪被随意抛弃。

注释:

字词注释:

  • 春蹊:春日的小路。
  • 迸犀:比喻竹笋如犀牛角般尖锐。
  • 抽锦:比喻竹笋生长茂盛,如同抽出的锦缎。
  • 森森:形容竹林茂密。
  • 田文:战国时期齐国贵族,孟尝君。
  • 玳瑁簪:用玳瑁制成的发簪,象征富贵。

典故解析:

  • 田文死去宾朋散:指田文(孟尝君)死后,他的宾朋四散,象征着人走茶凉,富贵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质朴,有“王右丞”之称。此诗通过竹笋的生长和田文的典故,表达了人生无常和富贵如梦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王禹偁游历或观察竹林时所作,借竹笋的生长来比喻人生的短暂和世态炎凉。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竹林中竹笋的生机勃勃,以及田文死后宾朋散去的典故,表达了人生无常和富贵如梦的深刻感慨。诗中“迸犀抽锦乱森森”一句,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竹笋的繁茂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田文死去宾朋散,抛掷三千玳瑁簪”则通过典故,暗示了人世间的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一旦人去楼空,曾经的繁华也将随之消散。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王禹偁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数里春蹊独自寻”:诗人独自在春日的小路上寻找,营造了一种孤独而宁静的氛围。
  • “迸犀抽锦乱森森”:以犀牛角和锦缎为喻,形象地描绘了竹笋的生机和竹林的茂密。
  • “田文死去宾朋散”:通过田文的典故,表达了人走茶凉的感慨。
  • “抛掷三千玳瑁簪”:进一步以玳瑁簪的抛弃,象征了富贵荣华的虚无。

修辞手法:

  • 比喻:“迸犀抽锦”将竹笋的生长比作犀牛角的迸出和锦缎的抽出,形象生动。
  • 典故:“田文死去宾朋散”引用田文的典故,增强了诗的历史感和哲理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竹笋的生长和田文的典故,表达了人生无常和富贵如梦的主题,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看淡名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蹊:春日的小路,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 迸犀:竹笋如犀牛角般尖锐,象征着生命的力量。
  • 抽锦:竹笋生长茂盛,如同抽出的锦缎,象征着繁荣和美丽。
  • 森森:竹林茂密,象征着自然的生机和人类的渺小。
  • 玳瑁簪:象征富贵和奢华,也暗示了人世间的虚无和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迸犀抽锦”比喻的是什么? A. 竹笋的生长 B. 犀牛角 C. 锦缎 D. 竹林的茂密

  2. “田文死去宾朋散”中的“田文”指的是谁? A. 孟尝君 B. 平原君 C. 信陵君 D. 春申君

  3. 诗中“抛掷三千玳瑁簪”象征了什么? A. 富贵荣华 B. 竹笋的生长 C. 竹林的茂密 D. 人生的无常

答案:1. A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竹里馆》:通过描绘竹林的幽静,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向往。
  • 苏轼《题西林壁》: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王禹偁的《笋》与王维的《竹里馆》都以竹林为题材,但前者更侧重于表达人生无常的感慨,后者则更侧重于表达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王禹偁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积雨初霁乘兴邀王和叟赵久成二监郡游南山饮 冷村早行 文殊院 归义驿 故园 读史 耆英会诗 雁门童子行 伯言先生决意南归有感赋呈 登妙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埭岸 革面洗心 巳字旁的字 雨约云期 口技 包含骇的词语有哪些 熊罴百万 红矾 里字旁的字 黽字旁的字 清都紫府 尣字旁的字 白字旁的字 糖类 移东补西 窜絶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