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量移自解

《量移自解》

时间: 2025-05-02 12:45:13

诗句

商山五百五十日,若比昔贤非滞留。

试看江陵元相国,四年移得向通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5:13

原文展示:

商山五百五十日,若比昔贤非滞留。试看江陵元相国,四年移得向通州。

白话文翻译:

在商山度过了五百五十天,如果与古代贤人相比,并不算长久滞留。试看江陵的元相国,四年时间才得以移居到通州。

注释:

  • 商山: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商洛市。
  • 五百五十日:指在商山停留的时间。
  • 昔贤:古代的贤人。
  • 非滞留:不算长久停留。
  • 江陵:地名,今湖北省荆州市。
  • 元相国:指唐代宰相元稹。
  • 通州:地名,今四川省达州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质朴无华著称,主张文学应反映现实,关心民生。此诗反映了作者在商山任职期间的心情,以及对古代贤人的比较和自我安慰。

创作背景: 王禹偁在商山任职期间,可能因政治原因或其他因素感到仕途不顺,故以此诗自慰,表达自己虽在商山停留较久,但与古代贤人相比,并不算滞留。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自己在商山的停留时间与古代贤人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仕途不顺的自我安慰。诗中“商山五百五十日”直接点明了自己在商山的停留时间,而“若比昔贤非滞留”则是一种自我安慰,认为与古代贤人相比,自己的停留并不算长久。后两句以元稹为例,说明即使是宰相,也有在地方停留较长时间的情况,从而进一步强化了自我安慰的情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的豁达与自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商山五百五十日”直接点明了自己在商山的停留时间,用具体数字表达了时间的漫长。
  • 第二句“若比昔贤非滞留”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的自我安慰,认为与古代贤人相比,自己的停留并不算长久。
  • 第三句“试看江陵元相国”以元稹为例,说明即使是宰相,也有在地方停留较长时间的情况。
  • 第四句“四年移得向通州”具体说明了元稹在地方停留的时间,从而进一步强化了自我安慰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自己在商山的停留时间与古代贤人的经历,表达了作者的自我安慰。
  • 举例:以元稹为例,说明即使是宰相,也有在地方停留较长时间的情况,从而进一步强化了自我安慰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自我安慰和豁达。作者通过对比和举例,表达了自己在逆境中的自我安慰和豁达心态,认为与古代贤人相比,自己的停留并不算长久,从而在心理上得到了一定的慰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商山:象征着作者的任职地,也是作者停留的地方。
  • 五百五十日:象征着时间的漫长。
  • 昔贤:象征着古代贤人的经历。
  • 江陵元相国:象征着即使是高位者也有在地方停留的情况。
  • 通州:象征着元稹最终的移居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禹偁在这首诗中提到的“商山”位于今天的哪个省? A. 陕西省 B. 湖北省 C. 四川省 D. 河南省

  2. 诗中提到的“元相国”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王安石 B. 苏轼 C. 元稹 D. 白居易

  3. 诗中“四年移得向通州”指的是谁的经历? A. 王禹偁 B. 元稹 C. 白居易 D. 王安石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禹偁的其他诗作,如《村行》等,可以进一步了解其清新自然的诗风。
  • 元稹的诗作,如《遣悲怀》等,可以了解其在地方任职期间的心情。

诗词对比:

  • 王禹偁的《村行》与本诗相比,都体现了作者在地方任职期间的心情和对仕途的思考。
  • 元稹的《遣悲怀》与本诗相比,都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的自我安慰和豁达心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禹偁的多首诗作,可以进一步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元稹的多首诗作,可以了解其在地方任职期间的心情。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寓题 寄兄弟(又见《许浑集》,题作寄小弟) 秋日偶题 逢故人 今皇帝陛下一诏征兵…次第归降臣获睹圣功辄献歌咏 池州送孟迟先辈 及第后寄长安故人 留诲曹师等诗 书怀 送国棋王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自生自灭 水字旁的字 展力 鬥字旁的字 隹字旁的字 鬯字旁的字 照邻 口字旁的字 胆战魂惊 层峦迭嶂 政敌 巧言偏辞 人心不足蛇吞象 念省 捕影系风 包含尽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