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7:02: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7:02:55
红桃素李竞年华,
周偏长安万万家。
何事青青庭下柏,
东风吹尽亦无花。
春天里,红桃和白李争相绽放,
长安城周围万家灯火通明。
为何庭院里的柏树依然青翠,
东风吹来,花瓣却已无踪影。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提到“长安”则可引申至汉唐时期的繁华与诗人对美好春光的怀念。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于世,主张治国理政,注重历史的借鉴。
创作背景: 《春》是司马光在春天时节所作,表现了他对春天美景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短暂和时光易逝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美好的向往和对生命流逝的思考。开头两句“红桃素李竞年华”,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盛景,桃花和李花竞相开放,象征着春天的活力和生命的繁荣。接下来的“周偏长安万万家”,不仅描绘了长安的繁华,也暗示了众多家庭在春天的欢庆与希望。
然而,诗的后两句则转向沉思,“何事青青庭下柏,东风吹尽亦无花”,表现出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庭下的柏树虽然依旧青翠,却没有花开,象征着一种静谧与孤独。东风本是春的象征,但“吹尽亦无花”则暗示着春天的美好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带来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在明快的春天气息中蕴含着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春天的思考,体现了司马光的深邃与细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感叹。诗人在享受春的美丽时,心中也隐隐感到了一种孤独和惆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红桃”和“素李”分别代表什么?
A. 春天的寒冷与温暖
B. 春天的美丽花朵
C. 冬天的雪与冰
“东风吹尽亦无花”中,“无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春天的赞美
B. 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C. 对冬天的怀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但杜甫更多地表现了对国家和人民苦难的关怀,而司马光则专注于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短暂,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