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30: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30:10
游菩提山值雨宿存思庵
作者: 贝琼 〔明代〕
连山插天危欲崩,
木客结构当千层。
我来看山风雨恶,
入山喜见灵泉僧。
闭门留客共野饭,
风回雨绝清无蝇。
酒酣熟寝唤不起,
夜深花落龛中灯。
轩辕已恐即韩愈,
许汜未可讥陈登。
天明僮仆催欲去,
却叹世故来相仍。
重寻曲折恐蹉跌,
安得远讨闲支藤。
林开川豁见鸟下,
山寒石峻愁猿腾。
呼舟独返草堂路,
他日重来共毾。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菩提山上遇雨而宿的情景。连绵的山峰直插云天,似乎随时会崩塌,山中木客所构造的亭台楼阁层层叠叠。我来到这里,山中风雨交加,但进入山中,看到灵泉和僧人,心中感到欢喜。关上门,留住来客,共同享用简单的野餐,风雨过后,清新无比,连苍蝇都没有。酒酣耳热,迷迷糊糊中熟睡,夜深时花瓣在烛光下悄然落下。想到轩辕黄帝,似乎已让韩愈感到恐惧,而许汜的作品也不能轻易贬低陈登。天亮后,仆人催促着要走,心中却叹息世态炎凉的无奈。重新寻找曲折的道路,害怕会跌倒,如何才能远离那些纷杂的事情呢?山林开阔,河流豁然见鸟儿在低飞,山中寒意袭人,石峭深邃,让我愁苦的猿声在高处回响。我独自划舟回到草堂的路上,希望下次能够再来这里同游。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贝琼,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山水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游历菩提山之际,正值雨天,诗人选择在此庵中宿留,生发出对自然、世事的感悟与思考,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其自然景观为背景,寓含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与人生哲理的反思。开篇即以“连山插天危欲崩”描绘出山的巍峨与险峻,营造了紧张的氛围,仿佛在提醒人们自然之力的无常。接着,诗人通过对风雨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与对内心的宁静。灵泉僧的出现,为诗歌增添了一份禅意,象征着诗人在纷扰世界中的一处栖息地。
“闭门留客共野饭”,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简单生活的乐趣,诗人虽身处山中,却能寻得片刻的安宁与欢愉。而“酒酣熟寝唤不起”,则透出一种对生活的陶醉与忘我,仿佛世间的烦恼在这一刻都被抛诸脑后。
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对古代文学的反思与对世事的感叹交织在一起,表现出一种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最后,诗人独自划舟回归,留下了对未来的希冀与对自然的眷恋,展现了隐逸者的洒脱与豁达。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探讨了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感悟与对人情世故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的哲学反思。通过自然的描绘,诗人传达出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呼唤人们在纷扰的世事中寻找内心的安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游菩提山时遇到的天气是:
A. 晴天
B. 风雨交加
C. 雪天
D. 多云
诗中提到的“灵泉僧”象征:
A. 忧愁
B. 灵性与宁静
C. 友情
D. 旅行
诗人对古代诗人的态度是:
A. 轻视
B. 尊重
C. 无所谓
D. 批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