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3:43: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43:24
欲觅三乘法,来参一指禅。
人天开觉路,衣钵得真传。
水到源头活,山从雨后妍。
拈花曾示我,微笑证前缘。
想要寻求三乘佛法,特意前来参悟一指禅。
人间与天上开辟了觉悟之路,衣钵相传得到了真传。
水流到源头才能活,山在雨后显得更加妍丽。
拈花曾经向我示意,微笑证明了我们之间的缘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拈花曾示我”出自禅宗故事,是释迦牟尼的一个著名事迹,体现了禅宗的无言教义。它强调了悟道的直接体验。
作者介绍
释敬安,清代高僧,致力于禅宗的传播与实践。他的作品多以禅意为主,风格简练而深邃,常常从生活体验出发,探讨佛教思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登岳麓山时,体现了他在自然之美中领悟佛理的过程,表现了对禅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佛教哲理,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隐喻了心灵的觉醒与智慧的传承。前两句提到“欲觅三乘法,来参一指禅”,直接表明了诗人寻求佛法的决心。接着以“人天开觉路”引申出人间觉悟的可能性,表达了人类与天地之间的和谐关系。
“水到源头活,山从雨后妍”则通过自然的变化,象征着心灵的清澈与纯净。水流到源头才能活,意指只有回归本真,才能得到真正的生命力;而雨后山色的妍丽,暗示着经历风雨后内心的愈加明朗。
最后一句“拈花曾示我,微笑证前缘”则是整首诗的高潮,诗人以拈花的典故总结自己对禅的领悟,微笑不仅是内心的满足,也是对缘分的感恩。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具有哲学的深度,还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勾勒出人与自然、人与佛法之间的和谐关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对佛法的追求、自然的美丽与心灵的觉悟,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佛法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缘分的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三乘法”指的是哪三种教法?
A. 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B. 学者乘、修行乘、觉悟乘
C. 天人乘、佛乘、菩萨乘
“水到源头活”这句的意思是?
A. 水流向大海
B. 回归本源才能获得真正的生命力
C. 水是生命之源
在诗中,拈花的典故象征着什么?
A. 传承与记忆
B. 领悟与微笑
C. 生命的短暂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