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33: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33:42
觉华古禅院,代谢成千秋。
忆昔少年日,来登云外楼。
诗人忽已往,法相安可求。
叹息不能去,徘徊上废丘。
觉华古禅院已经经历了千年的更替。
我回忆起年轻时,曾经登上那云外楼。
如今诗人已然离去,法的境界又怎么能追求呢?
我叹息无法离开,只能在这废弃的丘陵上徘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提到的“觉华禅院”是古代著名的禅宗寺庙,承载着许多文人墨客的情感与回忆。诗中对“法相”的追求与叹息,体现出对禅宗深刻哲理的思考。
作者介绍:
吴颐吉,字子华,号惟庵,清代诗人。生于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家庭,熟读诗书,尤其擅长古典诗词。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与人生哲理为题材。
创作背景:
《过郑村吊觉华庵》创作于吴颐吉晚年时期,正值其对人生和生命哲学的深刻反思。诗中流露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以觉华禅院为背景,通过对过去的回顾与现状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开头两句描绘了觉华古禅院的历史与变迁,展现出一种厚重的文化积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寺庙如同人生,经历了无数的兴衰,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思考生命的意义。
接下来的“忆昔少年日”,表现了诗人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年轻时曾在此地登高望远,心中充满了理想与追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理想往往难以实现,诗人在此感到了一种失落与惆怅。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法相安可求”,不仅是对佛理的追求,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感受到法理的渺远与无常,心中不禁叹息。在荒凉的丘陵上徘徊,正是对生命无常的直观感受,带有一种淡淡的哀伤与哲理的思考。
逐句解析:
觉华古禅院,代谢成千秋。
描述了觉华禅院的历史悠久,经历了千年的变迁。
忆昔少年日,来登云外楼。
回忆起年轻时曾在这高楼上登高望远,心怀壮志的日子。
诗人忽已往,法相安可求。
随着时间的流逝,诗人感到曾经的理想似乎已经远去,追求佛理的心情变得无奈。
叹息不能去,徘徊上废丘。
诗人对无法离开的感慨,表达内心的迷茫与无奈。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感慨,探讨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传达出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古寺庙名称是什么?
诗人对自己年轻时的记忆是什么?
“法相安可求”中的“法相”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吴颐吉的《过郑村吊觉华庵》与杜甫的《登高》都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杜甫在《登高》中通过自然景观反映内心的孤独与失落,而吴颐吉则通过对古寺的回忆展现了对过往的深刻思考。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均流露出对人生的惆怅与哲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