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赵州石桥

《赵州石桥》

时间: 2025-05-12 07:41:50

诗句

石色如霜铁色新,洨河南北尚通津。

不因再度皇华使,谁洗奚车塞马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7:41:50

原文展示

赵州石桥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石色如霜铁色新,
洨河南北尚通津。
不因再度皇华使,
谁洗奚车塞马尘?


白话文翻译

石桥的颜色如霜一样洁白,铁的颜色也显得十分新鲜;洨河的南北两岸仍然通行着渡口。不因再有皇华的使者,谁又会去洗净奚车上沾染的马尘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石色:指石头的颜色。
  • 洨河:一条河流的名称。
  • 皇华:指皇帝的使者或车马,象征权威。
  • 奚车:古代一种车,奚指奚族,代表一种身份。
  • 塞马尘:马车上沾染的尘土,象征繁忙的行程和历史的沉淀。

典故解析:

  • 皇华:在古代,皇帝派遣使者出行,常常代表着国家的权威与重要事务。
  • 奚车:指代古代的奚族,暗示着历史上不同民族的交往与融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君璧,号石湖,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生于苏州,后在赵州任职。其诗多描写山水田园,风格清新自然,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赵州石桥作为历史悠久的建筑,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交融。诗中通过对石桥的描绘,表达对历史的思索和对当下社会的感慨。


诗歌鉴赏

《赵州石桥》是一首颇具历史感与哲理性的诗作。诗人在描写赵州石桥的外观和所处环境的同时,深入挖掘了其中蕴含的社会与历史意义。首句“石色如霜铁色新”通过形象的比喻,将石桥的坚固与光辉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它不仅是物质的桥梁,更是连接历史与现实的纽带。接下来的“洨河南北尚通津”,则表明这座桥的实际功能,强调了桥梁在沟通南北的交通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诗的后半部分,不禁引人深思:“不因再度皇华使,谁洗奚车塞马尘?”这句话蕴含了深刻的社会思考,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诗人通过对皇华使者的提及,让人联想到权力与责任的关系,表现出一种对社会现状的无奈与反思。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感悟,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赵州石桥不只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无数人曾经的生活与故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石色如霜铁色新:通过比喻手法,将石桥描绘得如霜般洁白,仿佛其历史悠久却依然如新,展现出一种古朴与坚韧。
  2. 洨河南北尚通津:描述桥的功能,强调其在南北交通中的重要性,象征着沟通与交流。
  3. 不因再度皇华使:提及皇帝的使者,暗示权力的变迁对历史的影响。
  4. 谁洗奚车塞马尘:表达对历史的追思,反映出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石色如霜”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 象征:石桥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赵州石桥的描绘,探讨了历史的延续与人们的生活,表现出对历史责任感的反思与对现实的关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桥:象征坚固与历史的积淀。
  • 马尘:代表繁忙与历史的沉淀。
  • 皇华使:象征权力与历史的交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河流名称是?
    A. 长江
    B. 洨河
    C. 黄河
    答案:B

  2. 填空题:诗中“石色如霜铁色新”描绘了___的颜色。
    答案:石桥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皇华使者代表的是平民百姓。
    答案:错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作品相比,范成大的诗更强调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的描绘与哲理的探讨。两者在表达情感与意境上各有千秋,展现了宋代诗歌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1. 范成大《全宋诗》
  2. 《宋代诗人传记》
  3. 《中国古代建筑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共閒亭五首 中古 寄方叔 杨方叔过访送行 临江仙 余无常产癸亥岁方舍穑事 除草篇 朝中措·如山堂上翠横空 岁在绍熙甲寅浙东西大旱帝连江淮至秋暴雨水 对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犬字旁的字 鹰背狗 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狐鸣篝火 儿字旁的字 包含钺的成语 豕字旁的字 书稿 识明智审 角字旁的字 品箫弄笛 恶有恶报 木字旁的字 谴问 血口喷人 无孔不入 獍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