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58: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8:22
山花子(春暮)
刘辰翁 〔宋代〕
东风解手即天涯。曲曲青山不可遮。如此苍茫君莫怪,是归家。阊阖相迎悲最苦,英雄知道鬓先华。更欲徘徊春尚肯,已无花。
春风一吹,似乎就到了天边;那青山绵延,曲折着无法遮挡。面对如此苍茫的景象,你也不要怨恨,这是我归家的原因。阊阖门口迎接我的却是最悲伤的情景,英雄早已察觉到鬓发渐白。更想在此徘徊,春天尚且愿意停留,但花已无存。
刘辰翁,字希舜,号天宝,南宋时期的诗人,精通诗词和文赋,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其诗风清新,情感真挚,擅长描绘自然景色。
《山花子(春暮)》创作于春天即将结束之际,诗人感受到时光流逝和春天的无情,借用春天的意象表达对生命和时间的感慨。
《山花子(春暮)》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词作,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家乡的思念。开篇以“东风解手即天涯”引入,表明春风的到来带来了新的希望与远方的召唤,但紧接着以“曲曲青山不可遮”展示了对现实的无奈,山的曲折象征着人生的艰难与不可捉摸。接下来的语句“如此苍茫君莫怪,是归家”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感叹归家的理由是无法抗拒的命运。
“阊阖相迎悲最苦”一语,展现了迎接归人的悲伤,诗人不仅要面对春天的离去,更要面对生活的压力和时间的流逝。最后以“更欲徘徊春尚肯,已无花”结束,表达了对春天的眷恋与无奈,虽然春天依旧愿意停留,但花已凋零,象征着美好时光的逝去。
整首词充满了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的思考,在清新的春意中掺杂着淡淡的忧伤,使人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渴望留住美好春光,却也无奈接受现实的主题。诗人在感伤中透露出对归家的思念和对生命的深刻反思。
青山的曲折与春风的到来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人生的不易与时光的珍贵。花的凋零则引发对生命短暂的深思。
诗中“东风解手即天涯”中的“东风”象征什么?
A. 秋天
B. 春天
C. 冬天
“阊阖相迎悲最苦”中“阊阖”指的是什么?
A. 城门
B. 山峰
C. 河流
诗人对春天的感情是?
A. 欢喜
B. 失落
C. 无所谓
*《如梦令》中李清照同样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出女性的柔情与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刘辰翁的《山花子》相对,李清照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刘辰翁则更倾向于自然与人生的结合,突出对现实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