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忆江南 其四

《忆江南 其四》

时间: 2025-05-03 21:56:40

诗句

寒正峭,晓渡此担簦。

本是同根枯菀集,相携来蹋一溪冰。

鹤骨极崚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56:40

原文展示:

寒正峭,晓渡此担簦。本是同根枯菀集,相携来蹋一溪冰。鹤骨极崚嶒。

白话文翻译:

天气寒冷而刺骨,早晨我在这里渡过,撑着伞,正好是这一片枯树枝的同根相聚。我们一起踏过一条冰冷的溪流,那骨骼如鹤般的高瘦,显得十分苍劲。

注释:

  • 寒正峭:寒意正浓,形容天气寒冷。
  • 晓渡:早晨过渡,指在清晨时分渡过水域。
  • 担簦:撑着的伞,这里指代遮挡的工具。
  • 同根:指同样的来源或背景。
  • 枯菀:枯萎的树木,这里比喻衰败的事物。
  • :踩踏,表示行走。
  • 溪冰:溪流上的冰,意象寒冷。
  • 鹤骨:比喻瘦高的身材,鹤是高雅的象征。
  • 崚嶒:形容高耸、险峻的样子,通常形容山势。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冯煦,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以其诗作清新脱俗、情感细腻而受到后人的推崇。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冬季,表现了在寒冷天气中人与自然的感受,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变化的思考。

诗歌鉴赏:

《忆江南 其四》以清冷的冬日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受以及生命的思考。诗的开头“寒正峭”直接引入了寒冷的氛围,使读者感同身受。接着以“晓渡此担簦”描绘自己在早晨撑伞渡过溪流的情景,表现出一种孤独而又坚韧的气质。在“本是同根枯菀集”中,诗人通过比喻,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暗示在生命的旅途中,虽然环境严酷,但人与自然的情感依然紧密相连。而“相携来蹋一溪冰”,则通过动作描绘,表现出诗人与自然的互动,既是对生命的体验,也是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寄托。最后一句“鹤骨极崚嶒”,不仅展示了身材的高瘦,也寓意着人们在逆境中依然保持高洁、坚韧的精神。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寒正峭:天气寒冷,情感上带有一种孤独感。
    2. 晓渡此担簦:早晨渡过,形成了与自然的和谐,但又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
    3. 本是同根枯菀集:同根生长的枯树,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4. 相携来蹋一溪冰:互相陪伴的情感,踏过冰冷的溪流,体现出生命中珍贵的友谊。
    5. 鹤骨极崚嶒:高瘦的身姿,表现出一种独立与坚韧。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鹤骨”用作比喻,表达高洁的品格。
    • 对仗:诗句对称协调,使语言更具韵律感。
    • 意象:通过“溪冰”、“枯菀”等意象,渲染出寒冷、孤独的氛围。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在寒冷环境下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温暖人际关系的珍视。

意象分析:

  • 寒冷:象征孤独与艰难。
  • 溪流:生命的流动与变迁。
  • 枯树: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高洁、孤傲的象征,代表了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寒正峭”中的“峭”指的是: A. 高耸 B. 寒冷 C. 刺骨 D. 干燥

  2. 诗中提到的“担簦”是指: A. 伞 B. 担子 C. 帽子 D. 斗笠

  3. 诗中“鹤骨”象征着: A. 平凡 B. 高洁 C. 暴躁 D. 温和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津》
  •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冯煦的作品均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但王维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而冯煦则更多地反映了生命的坚韧与无常。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研究》
  • 《冯煦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魏合虚进士 次和王虞石侍御西山秋望之作 赠鄱阳胡中存 署中偶感 出都 喜迁莺·升平无际 无弦琴 飞燕 睡蝶 霜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工字旁的字 惴惴不安 法无可贷 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记词 糹字旁的字 示字旁的字 甘字旁的字 病坊 齿字旁的字 壮志难酬 尖嘴猴腮 嚼舌头 住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轻举绝俗 感痬 邛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