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12: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12:58
对蛮花进酒,又恰是殊乡寒食。愿花散愁,愁多花未识。落去无力。问去年香梦,剩脂零粉,费几番追忆。斜阳染就娇红色,嫩蕊才舒,残英旋积。幽吟祇成悽恻。怕莺痴蝶怨,休更攀折。飞花仍急,向东风似泣。泪与芳流远,还暗滴。回头纵辇孤客,怅秾华易尽,绿波无极。仙云渺,已难踪迹。终不奈一片华灯照晚,万枝岑寂。无聊处复待谁惜。算断魂尽有相怜意,共凭夜汐。
对着盛开的花朵,我举杯畅饮,正值寒食节,远离故乡的我,愿意让花瓣飘散愁绪,但愁苦却多得让我无从识别。花瓣飘落得无力,我不禁问起去年春梦,留存的只是些许香脂和粉末,费了多少回忆。斜阳染红了花的娇艳,嫩蕊刚刚绽放,残存的花瓣又在堆积。幽静的吟唱只剩下凄凉。害怕黄莺和蝴蝶的怨恨,因此不再去攀折花枝。飞舞的花瓣依旧急促,向着东风似乎在哭泣。泪水与芳香远去,仍然暗暗滴落。回头看那孤独的行者,感叹繁华易逝,绿波无尽。仙境的云彩渺茫,已经难以追寻。最终无奈的是一片华灯映照着晚霞,万枝寂静无声。在这无聊之处,又有谁来怜惜呢?算是断绝了魂魄,纵然有相怜之意,也只能寄托于夜潮之中。
黄侃(1872-1933),字仲明,号云舫,近现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在诗词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其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的感悟,情感细腻,富有哲思。
《六丑 向岛观樱》创作于黄侃游览樱花盛开的时节,正值寒食节,诗中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体现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本诗以樱花为引子,展开一幅春日的画卷,描绘了诗人在寒食节期间的孤独与感伤。诗中通过对花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与无奈。开头的“对蛮花进酒”便设定了一个欢快的基调,然而随即转向对愁苦的描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中“愿花散愁,愁多花未识”一句,通过对花的幻想与现实之间的错位,揭示了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随着诗句的推进,斜阳的映照、莺蝶的怨恨等意象交织,展现了一个充满感伤的春日景象,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最后,诗人以“无聊处复待谁惜”总结,流露出对人与自然、生命与时间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思索与共鸣,展现了黄侃独特的艺术风格与人文关怀。
整首诗通过对樱花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探讨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诗中提到的“寒食”节是指什么?
诗人为何害怕莺痴蝶怨?
诗中“飞花仍急,向东风似泣”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相比,黄侃的《六丑 向岛观樱》更为细腻地描绘了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而李白则通过对历史的感慨,展现了更为豪放的情怀。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传达出诗人的情感,但在表达方式上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