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3: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3:39
原文展示:
遐陬赤子困侵牟,跳弄潢池今几秋。从此声威憺强梗,自然戈戟变锄耰。
白话文翻译:
边远地区的百姓饱受压迫,多年来一直在小池塘中嬉戏。从今以后,声威震慑强硬之辈,自然而然地,兵器将变成农具。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公度(1089-1156),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今属福建)人。宋代诗人,其诗风格清新,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此诗是黄公度送别外兄方卿公美赴广东担任宪职时所作,表达了对边远地区百姓苦难的同情和对法治的期望。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动荡,边远地区百姓生活困苦,黄公度通过此诗表达了对法治和正义的向往,希望外兄能够以法治力量改善百姓的生活状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边远地区百姓的苦难和法治的震慑力量,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正义的渴望。首句“遐陬赤子困侵牟”描绘了边远地区百姓受压迫的悲惨景象,而“跳弄潢池今几秋”则暗示了百姓长期以来只能在狭小的生活空间中挣扎。后两句“从此声威憺强梗,自然戈戟变锄耰”则展现了诗人对法治力量的信心,相信通过法治的震慑,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兵器将变成农具,象征着战争的结束和和平的到来。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法治与和平,诗人通过描绘边远地区百姓的苦难,表达了对法治力量的信心,相信法治能够带来和平与和谐。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遐陬”指的是什么? A. 大城市 B. 边远的地方 C. 繁华的街道 D. 山区 答案:B
“跳弄潢池今几秋”中的“潢池”比喻什么? A. 大海 B. 湖泊 C. 小池塘 D. 河流 答案:C
诗中的“戈戟变锄耰”象征什么? A. 战争的持续 B. 和平的到来 C. 农业的衰退 D. 工业的兴起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