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21: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21:40
青派连淮上,黄楼冠海隅。
此诗尤伟丽,夫子计魁梧。
世俗轻瑚琏,巾箱袭武夫。
坐令乘传遽,奔走为储须。
邂逅我已失,登临谁与俱。
贫贪仓氏粟,身听冶家模。
会合难前定,归休试後图。
腴田未可买,穷鬼却须呼。
二水何年到,双洪不受橹。
至今清夜梦,飞辔策天吴。
在淮河之畔,青山相连,
黄楼耸立在海角之地。
这首诗尤其美丽,正如那位伟岸的君子。
世俗之人轻视瑚琏,
巾箱之人却模仿武士。
坐着让车马快些跑,
奔波劳碌为了储蓄。
相遇的机会已然失去,
登高望远,谁能与我同伴?
贫困的人怎能贪图仓氏的谷物,
我却听说冶家的风范。
会面很难提前安排,
休息归来再图未来。
肥沃的田地未能购买,
穷人却得呼喊。
这两条河流何时能通,
双洪水流不受舵。
直到如今,清夜梦中,
我骑马飞奔,策马天吴。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独特,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常常融入哲理与人生感悟。
本诗写于苏轼与友人刘贡父一同登黄楼之际,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人生起伏的感慨。诗中富有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黄楼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哲理思考。诗中展现出一种高远的理想和对现实的无奈,表现出诗人对时代的深刻反思。开头两句以青山、黄楼的描写引入,极具视觉冲击力,营造出一种高远的境界。接下来的诗句则逐渐转向对世俗的批判,表达了对于功名利禄的轻视,反映了诗人对人生追求的独特见解。
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苏轼也对社会现象进行了理性的观察和思考。他通过对“贫贪”和“腴田”的描写,展现出生活的无奈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最后,诗人以梦境的意象结束,既是对现实的逃避,也是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其豁达的人生态度。
全诗主题在于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通过对友谊的追忆与生活的感慨,展现出诗人超脱的精神追求与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中“青派”所指的是什么?
诗中对“冶家”的描写意在表达什么?
答案:
对比苏轼的《次韵和刘贡父登黄楼见寄并寄子由二首》与李白的《庐山谣》,两首诗均描绘了自然美,但苏轼更多关注生活的复杂与人际关系,而李白则倾向于抒发个体的孤独与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