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枣

《枣》

时间: 2025-05-02 12:45:15

诗句

居人几番老,枣树未成槎。

汝长才堪轴,吾归已及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5:15

原文展示:

居人几番老,枣树未成槎。
汝长才堪轴,吾归已及瓜。

白话文翻译:

这位居住的人已经经历了多次岁月的变迁,而那棵枣树却依然没有长成可以做成筏子的木料。你长大后能够承担重任,而我却已经归家,正好时节也到了采摘瓜果的时候。

注释:

  • 居人:在此指代长时间居住于此的人,暗含时间的流逝。
  • 几番老:几次经历了岁月的变迁,表示时间的流逝。
  • :即筏子,古时用树木制作的浮筏。
  • :你,指代年轻人。
  • :长大,成长。
  • :可以承载重物的轮子或工具,这里引申为承担重要职责。
  • :我,指代诗人自己。
  • :回家,返回故乡。
  • :指代瓜果,象征丰收的时节。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枣树未成槎”可能反映了诗人对时间和成长的感慨,枣树的成长象征着希望和未来。诗人通过对比居人和枣树的状态,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以诗词、散文、书法和绘画等多方面的成就而著称,作品风格多样,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苏轼晚年,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思考以及对家乡和归属感的怀念。诗人经历了许多磨难,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枣》是一首简短却意味深长的诗,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思考与对成长的感慨。诗的开头“居人几番老”,不仅描绘了居住者的年岁变化,也暗示着生活的无常与变幻。接下来提到的“枣树未成槎”,则是对比,意指虽然时间已久,但某些事物却未能如愿以偿,反映出一种无奈与期待。

而“汝长才堪轴,吾归已及瓜”则传递出一种希望与传承的情感。诗人对于年轻一代的期望,表达了对他们未来的祝福与寄托。同时,也展现了他个人的归属感与对家乡的思念。

整首诗在平静中流露出深沉的情感,字句简练却蕴含丰富的哲理,体现了苏轼对生命、时间和成长的深刻理解,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居人几番老”:诗人感慨居住者经历了多少个春秋。
    • “枣树未成槎”:尽管时间流逝,枣树却未能成长为筏子,象征着希望未能实现。
    • “汝长才堪轴”:对年轻人的期望,认为他们有能力承担重任。
    • “吾归已及瓜”:诗人自己已经回到故乡,正值丰收的季节。
  • 修辞手法

    • 对比:居人和枣树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突显时间的流逝与成长的无奈。
    • 象征:枣树象征着希望与未来,而瓜则象征着丰收与归属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年轻一代的希望以及对故乡的眷恋,蕴含着深厚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 居人:象征着经历与时间的沉淀。
  • 枣树:象征着希望与成长的期待。
  • :象征着丰收与归属的喜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枣树”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无奈
    • B. 时间的流逝
    • C. 希望与成长
    • D. 归属感
  2. 诗人对年轻一代的态度是:

    • A. 失望
    • B. 积极
    • C. 无所谓
    • D. 怀疑
  3. “吾归已及瓜”中的“瓜”指的是:

    • A. 生活
    • B. 丰收
    • C. 回忆
    • D. 未来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比较苏轼的《枣》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李白更倾向于豪放与饮酒作乐,而苏轼则更显沉思与对时间的感慨。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赏析指南》

相关查询

同圣民过杨之美听琵琶女奴弹啄木曲亲诸公所 送才元守广军归成都觐省 和王介甫烘虱 读颍公清风庥 武成致斋奉酬吴冲卿寺丞太学宿直见寄二首 其二 景仁招游东园马上口占 和宋子才致后岁旦见赠 吴下肃公挽歌辞三首 读颍公清风庥 邵尧夫许来石阁久待不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道不同,不相为谋 邑字旁的字 天杀的 包含葭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榔的词语有哪些 欠字旁的字 莺歌燕语 长字旁的字 龙凤呈祥 疾言厉气 以宫笑角 尣字旁的字 接长不短 酸耿 柳宠花迷 小字头的字 灾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