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21: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21:43
更漏子·烛消红
作者: 赵长卿 〔宋代〕
烛消红,窗送白。
冷落一衾寒色。
鸦唤起,马行。
月来衣上明。
酒香唇,妆印臂。
忆共人人睡魂蝶乱,
梦鸾孤。
知他睡也无。
烛光渐渐消退,窗外透出白色的晨光。
床上冷冷清清,只剩一床寒色。
乌鸦叫醒了我,马儿也出行了,
月光洒在衣服上,显得明亮。
酒香留在双唇,妆印显在臂膀。
回忆起曾与你共度良宵,恍如梦中蝶舞,
如今却孤独地梦游,
可知他人是否也在沉睡?
作者介绍:赵长卿,字子昂,号清逸,宋代诗人,以词风清婉、情感细腻著称。他的词作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为题材,充满了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感悟。
创作背景:本词作于宋代,反映了作者在夜深人静时的孤独感与思念之情。历史背景上,宋代社会较为繁荣,文人常借助词作抒发情感,寄托思念。
《更漏子·烛消红》是一首细腻动人的词作,展现了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开篇的“烛消红,窗送白”便设定了一个凄清的氛围,烛光熄灭意味着夜的结束,而窗外的晨光又带来了一种新的开始,这种时间的流逝感令人感到无奈。紧接着“冷落一衾寒色”则进一步增添了孤独的气氛,床上的寒色仿佛是对温暖人心的渴望与失落。
随着“鸦唤起,马行”一句的出现,现实的喧嚣逐渐侵入作者的内心,这是一种对外界的感知,暗示着生活的继续。然而,尽管外面的世界在动,内心的孤独却并未消散。接下来的“酒香唇,妆印臂”则让人回想起往昔的欢愉,酒香与妆印成为了记忆的符号,令人倍感惋惜。
最后,结尾的“知他睡也无”不禁让人思考,曾经的欢聚是否已成为过往,而自己是否仍然在孤独的梦中徘徊。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人对温暖和陪伴的渴望,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令人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孤独的感慨,体现了人对温暖与陪伴的渴望,以及对生活无常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的“烛消红”意指:
a) 烛光明亮
b) 烛光熄灭
c) 窗外光亮
“月来衣上明”中,月光象征:
a) 温暖
b) 孤独
c) 热情
诗的情感基调偏向:
a) 欢快
b) 孤独与怀念
c)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较,赵长卿的《更漏子·烛消红》更加强调孤独感,而李清照则更多体现出爱情的甜蜜与苦涩。两者都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思念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