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45: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5:48
移家住汉阴,不复问华簪。
贳酒宜城近,烧田梦泽深。
暮山逢鸟入,寒水见鱼沈。
与物皆无累,终年惬本心。
我搬到汉阴居住,不再关心华丽的头饰。
在宜城附近可以借酒消愁,梦中田园的景象更显幽深。
傍晚时分,山中鸟儿归巢,寒冷的水面上,鱼儿静静沉入水底。
与万物都无拘无束,整年都能满足我的本心。
诗中提到的“华簪”象征着繁华与世俗的欲望,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而“借酒消愁”则是古人常用的解忧方式,诗人通过这种方式反映了对生活的淡泊态度。
戴叔伦(约 740-812),字希孟,号宗鲁,唐代诗人,生于苏州,后居于襄阳。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写于诗人晚年,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人在汉阴的生活使他能远离繁华,享受自然的宁静。
《汉南遇方评事》是一首清新脱俗的田园诗。全诗通过简洁的言辞,勾勒出一幅宁静的乡村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事的超然。开头两句“移家住汉阴,不复问华簪”,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抛弃,反映了他内心对清淡生活的向往。随着生活的简单化,诗人也在精神上获得了自由与快乐。
接下来的两句“贳酒宜城近,烧田梦泽深”,则通过借酒消愁的方式描绘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显示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对梦中田园的赞美。最后两句“与物皆无累,终年惬本心”,更是将诗人的情感升华,表达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心灵得到满足的愿景。
整首诗以清新的意象、自然的景色和诗人淡泊的人生态度,体现了唐代诗人追求恬淡、自由、自然的生活理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清淡、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反映了对世俗烦恼的超脱,展现了唐代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理想追求。
诗中“华簪”象征什么?
“贳酒”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