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1:42: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42:13
白石师何在,师禅白石中。
无情云可比,不食鸟难同。
屦下苍苔雪,龛前瀑布风。
相寻未有计,只是礼虚空。
白石师在哪里呢?他在白石山中修禅。
那无情的云与他相比,甚至连不吃鸟的宁静也无法相提并论。
鞋底下的苍苔像雪一样,神龛前的瀑布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我想去寻访他,却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在空虚中致以敬意。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姚合(约公元780-842年),唐代诗人,字子文,号淇水,来自山西省。姚合的诗风以简洁明了、情感真挚著称,尤以山水田园诗见长。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姚合隐居生活时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唐代,士人多追求仕途,而姚合则选择了隐居,表现出对物质世界的超脱。
《寄白石师》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隐士的孤独与宁静。诗的开头“白石师何在”引出了对隐士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探索。接下来的“无情云可比”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的冷漠与超然,暗示修行者寻求的是一种超脱尘世烦恼的心境。
“屦下苍苔雪,龛前瀑布风”描绘了自然中细腻而丰富的意象,苍苔的洁白与瀑布的轻柔形成了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环境的美丽,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清净。
最后一句“相寻未有计,只是礼虚空”更是点明了诗的主题。寻求隐士的过程不仅是身体的追逐,更是心灵的探索,最终达到“虚空”的境地,暗示了对世俗繁华的放下与对内心安宁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热爱与对世俗的超脱,体现了在喧嚣中追求内心宁静的主题。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白石师的居所在哪里?
A. 山顶 B. 白石谷中 C. 城市中 D. 流水旁
答案: B
诗中提到“无情云可比”,无情的云代表什么?
A. 宁静 B. 冷漠 C. 美丽 D. 温暖
答案: B
“屦下苍苔雪”中的“苍苔”象征什么?
A. 喧嚣 B. 纯真 C. 繁华 D. 忧愁
答案: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