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3:51: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51:16
寄杨工部,闻毗陵舍弟自罨溪入茶山
作者:姚合 〔唐代〕
采茶溪路好,花影半浮沉。
画舸僧同上,春山客共寻。
芳新生石际,幽嫩在山阴。
色是春光染,香惊日气侵。
试尝应酒醒,封进定恩深。
芳贻千里外,怡怡太府吟。
这首诗描绘了采茶的美好景象,茶溪旁的路十分优美,花影在水面上轻轻浮动。画舸上的僧人一起前往,春天的山中,客人们共同寻找茶的踪迹。芳香的新茶生长在石缝之间,幽静的嫩芽藏在山阴。茶的颜色仿佛是春光染成的,香气让人陶醉,似乎日光都为之震惊。试着品尝茶,酒意应当已经消散,送出的茶叶表达了深厚的情谊。芳香的茶叶传达到千里之外,令人欣慰的是太府的吟唱。
姚合,字子云,号惭愧,唐代诗人,盛于中唐时期。他出生在毗陵(今江苏省常州市),以诗歌见长,尤其擅长五律和七律。姚合的诗作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这首诗创作于姚合与杨工部(即杨炯)交情深厚之际,诗中描写的茶山之行,既是对朋友的思念,也是对茶文化的赞美。诗人在春天的茶山中游览,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同时也体会到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光的快乐与珍贵。
姚合的《寄杨工部,闻毗陵舍弟自罨溪入茶山》是一首生动描绘茶山景色和茶文化的诗作。全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展现出春日茶山的美丽与宁静,透过茶的采摘,传递了深厚的友谊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的开头“采茶溪路好,花影半浮沉”,以轻快的笔调勾勒出溪边采茶的美好景象,清晨的阳光洒在水面上,花影与水波相映,呈现出一种恬静的美感。接着“画舸僧同上,春山客共寻”,诗人描绘了同行的僧人和朋友们,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接下来的几句描写了茶芽的生长状态,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试尝应酒醒,封进定恩深”表达了饮茶后的清醒与对情谊的珍视,意在通过品茶这一行为,升华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最后以“芳贻千里外,怡怡太府吟”收尾,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美好的祝愿。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给人以清新脱俗的阅读体验。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如“色是春光染”,将茶的颜色比作春光,增强了诗的意象美;“香惊日气侵”,表现出茶香的浓郁,给人以感官上的冲击。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茶文化与友情展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谊的珍视。通过对春天茶山的描绘,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诗中提到的“画舸”指的是什么?
“香惊日气侵”中的“日气”指的是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哪个元素展开?
答案:
《山中问答》(王维)与《寄杨工部,闻毗陵舍弟自罨溪入茶山》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际交往,王维的诗突出静谧与思考,而姚合的诗则更加生动,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友谊的温暖。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但都体现了唐诗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