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7:52: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7:52:56
千峰邻积水,秋势远相依。
路在深云里,人思绝顶归。
长天来月正,危木度猿稀。
谁得同无念,寥寥此掩扉。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高耸的山峰旁边是积满水的湖泊,秋天的气息与远处的山水相连。路在深厚的云雾之中,人们的思绪却想要回到最高的山顶。夜空中的明月正好升起,危崖上的树木稀疏,猿猴的叫声也变得稀少。谁能和我一起无所思无念,只有这寥寥数人,默默掩上门扉。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也反映了当时士人的情怀。
作者介绍: 释希昼,宋代诗人,禅宗僧人,擅长诗歌,作品多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个人内心的思考。其诗风清新,常与禅意结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诗人游览雁荡山时,面对壮丽的山水,结合自身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内心的孤独感。
这首《送信南归雁荡山》以自然景象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索。首联“千峰邻积水,秋势远相依”以宏大的山水景象开篇,描绘出秋天的清冷与静谧,给人一种高远的感觉。接下来的“路在深云里,人思绝顶归”,则通过“深云”与“绝顶”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对理想归宿的渴望与追求。
“长天来月正,危木度猿稀”中,“长天”与“明月”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而“危木”与“猿稀”则透出一种孤独与宁静的氛围,似乎在暗示一种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最后一句“谁得同无念,寥寥此掩扉”,更是表达了诗人对志同道合者的渴望,然而现实却显得孤寂与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上相辅相成,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勾勒出一种禅意与孤独,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深邃与思考,同时也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生命的短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内心的孤独感。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志同道合者的渴望,展现了深邃的哲理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千峰邻积水”描绘的是哪种景象?
诗中提到的“绝顶”指的是:
诗的最后一句“寥寥此掩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